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前景 >> 正文 >> 正文

寂然不传千年,霓裳羽衣曲是如何被

来源:箫 时间:2023/11/26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m.39.net/pf/a_4640695.html

由央视纪录频道打造的系列纪录片《国乐的侧脸》近日播出并获得观众好评。该纪录片在浩如烟海的国乐中,精心选择了有代表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乐器及作品,通过《知音》《和鸣》《霓裳》《离骚》《春江》5集内容,对中华文明几千年来音乐领域的瑰宝进行一次高度浓缩的呈现。

其中纪录片第三集《霓裳》以唐代歌舞大曲《霓裳羽衣曲》为切入点,通过海内外音乐学者、民间乐人、专业乐团和民族音乐学家的多种视角来讲述故事,努力表现唐代乐舞大曲的斑斓色彩以及千年以来的传承改变,并探讨其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深远影响。

今(26)日,节目中《霓裳羽衣曲》的演奏团队,四川“天姿国乐团”团长唐文婷接受红星新闻专访,为观众们揭露《霓裳》背后的故事。

失传千年的古乐有了声音

“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白居易对霓裳舞之喜爱“发于歌咏形于诗”。

作为唐代最著名的歌舞大曲之一,直到现在《霓裳羽衣曲》仍无愧于中国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很可惜,这首开元、天宝年间盛行一时的唐玄宗得意之作,在安史之乱后,随着唐王朝的衰落崩溃,也逐渐“寂然不传矣”。

而在纪录片《国乐的侧脸》里,人们惊喜地发现,这首失传已久,只存在于一些文人的歌咏或笔录中的古乐终于有了声音,传说走到了人们面前。

这段乐曲其实来自于由四川交响乐团携手成都永陵博物馆打造的国乐观念剧《伎乐·24》,出现在该剧的尾声段落《入云》,由作曲家、教育家高为杰创作、肖超改编。

谈及创作过程,唐文婷说到,“国乐观念剧《伎乐·24》自年首演后,观众反响热烈,并获得业界广泛认可。其中我们釆编了《霓裳羽衣曲》这首大曲,这是一首闪耀着大唐盛世吉光片羽的名曲,‘二十四伎乐’的乐队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梳理、解构和演绎。”

其实,创作《伎乐·24》的过程是很难的,因为一千多年前的乐谱很多已经失传了,作曲家采用宋代词人姜夔的《霓裳中序第一》残谱,在诗词和史料中挖掘唐大曲的历史与传统,再以当代的审美创新演绎出这部作品。“唯一传下来的残谱只有一句,5个音,然后作曲家根据这几个音和白居易诗中描述的《霓裳羽衣舞歌》进行想象创作,还原了作曲家心中唐代大曲的辉煌。”唐文婷介绍说。

这也是国内第一次运用国乐观念剧的形式演绎石刻文物。“让文物活起来”的最大困难就是复制唐代乐器,不仅要让乐器的外观符合史料和文献的记载,同时还要能够演奏并发出美妙的声音,这是一项艰巨而庞大的工程。为此,乐团找到复原古乐器专家沈正国老师共同研发,最终通过多番努力,让箎、筚篥、排箫、箜篌、唐笙、唐筝、羯鼓、五弦琵琶等这些失传的乐器都在《唤醒》这一幕一一亮相,古朴而独特的音色让观众惊艳。

音乐传承是走红的最佳回馈

曲目的演出者——“天姿国乐”是四川交响乐团旗下的女子国乐团队,曾在捷克皇家歌剧院、日本大阪音乐厅、俄罗斯圣彼得堡等世界顶级艺术殿堂上演专场音乐会,是一个表演经验丰富的品牌团队。

这是一个充满女性魅力的乐团。唐文婷告诉记者,当年自己还是乐手的时候,出国巡演时,乐团创始人牟岭虹总会被记者问到为何要成立这样一支女子国乐团?牟岭虹告诉记者“在中国成都的永陵博物馆,出土的石刻‘二十四伎乐’是唐代的职业女子乐团,记录了晚唐宫廷音乐最辉煌的瞬间。我们来自成都,以史为据,用开放、创新的方式,建立了‘天姿国乐’。”

而为了剧中这一幕仅仅2分钟的展示,她们也是做足了功课,特别开设了专题训练课程:邀请到箜篌、筚篥、箎等演奏家和研究唐乐的老师亲授演奏技法;因为日本的雅乐与唐代音乐有一些渊源,乐器的演奏技法保留着唐代的演奏方式,趁着去日本访问演出期间,专程拜访了雅乐团和唐乐专家,与唐笙、筚篥、唐琵琶等演奏家面对面交流;邀请青年打击乐演奏家赵思智开设打击乐课程,请北舞毕业的刘聪开设古典舞身韵课,艺术的炉火纯青需要历练,长达两年的学习和练习让演奏者的状态更具舞台感染力。

“把中国的传统古曲,以纪录片的形式还原,追寻每个古曲的历史和文化源头,以及它在流传过程中的传承,我觉得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唐文婷说,传统古曲纪录片是一个空白,中国有这么多的经典古曲流传下来,其背后有很多的故事,都是靠一代一代的音乐人在传承,应该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我们的音乐文化。”

红星新闻记者曾琦实习生肖志文

图据受访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