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我们有许多耳熟能详的诗词,随时都能念上几句。但也有些故事,一样精彩,但你可能还不知道,它们也都发生在中秋之夜。
下面就能翻阅几则,看看你是否还记得。
苏轼笔下的“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地理空间上的相同情怀,此刻,我们不妨把目光放到中国传统经典中,追溯数百年前中秋那一夜发生在古人身上的阴晴圆缺和悲欢离合,在时空上与古人共同度过。
首先来看看诸葛亮。
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把酒举杯,岂不快哉?可诸葛亮在这个中秋之夜终究没逃出宿命。
在《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诸葛亮出场了:
“时值八月中秋,是夜银河耿耿,玉露零零,旌旗不动,刁斗无声。姜维在帐外引四十九人守护。孔明自于帐中设香花祭物,地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
这一年的中秋节,月亮是很明亮的,秋草零落,没有风,帐中的军旗也没有摇动,士兵们大概是都是欢度今宵了,兵器没有响声。
拜月首先是布道场。大将军姜维找来守卫士兵,诸葛亮在账内准备拜月事宜,在地上放了7盏大灯,在外面放了49盏小灯,在里面放了1盏本命灯。
按照诸葛亮的说,这盏本命灯是主灯,如果7日内主灯不灭,他的寿命可以增加“一纪”,也就是12年。
中国古人认为有月神的存在,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可见,拜月祝寿在汉朝就已成为一种习俗。
我们接着往下看:
“孔明拜祝曰:‘亮生于乱世,甘老林泉;承昭烈皇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不敢不竭犬马之劳,誓讨国贼。不意将星欲坠,阳寿将终。谨书尺素,上告穹苍:伏望天慈,俯垂鉴听,曲延臣算,使得上报君恩,下救民命,克复旧物,永延汉祀。非敢妄祈,实由情切。’”
这段祝词的大意是诸葛亮交待了自己的生平、抱负、以及祈意。原来,诸葛亮通过夜观星象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间,于是想着中秋这天,月亮最亮,离月神自然也最近。
诸葛亮选择这天禳星,就是希望月亮能把光明分一点给属于自己的那颗星,希求延寿继续为汉室效力。
“拜祝毕,就帐中俯伏待旦。次日,扶病理事,吐血不止。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
天不遂人愿。在中秋第二日,诸葛亮就开始吐血不止。日理万机的诸葛亮并没有自我放弃,他白天料理军机,晚上则请来道士做法,礼拜星宿,召遣神灵。
比起诸葛亮的悲催,武松可能要“悲催+1”了。有句台词说得好,人生最大的就是空欢喜,这句话也适用于武松。
与前朝不同,宋朝的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醉打了蒋门神以后,武松一下子成了街坊邻里交口称赞的大V。在第三十回,武松被张都监请进了府中,恰逢中秋节,赶上这等好日子,武松的心情好得不要不要。
先是美宴。
“玉兰执着象板,向前各道个万福,顿开喉咙,唱一只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玉兰唱罢,放下象板,又各道了一个万福,立在一边。”
在宋朝,中秋之夜歌舞升平,酒楼里丝竹箫管并作,演出歌曲是不可缺少的项目。张都监的中秋夜宴可费了不少心思,先将自家心爱的养娘玉兰叫出来,安排唱“玉兰中秋对月时景的曲儿”,苏东坡“水调歌头”以助兴。
载歌载舞算得上夜宴的高规格了。《宣和画谱》里描写:“中秋夜,妇女相持踏歌,婆娑月影中。”据说宋朝的中秋夜宴歌,是一群盛装的宫廷女子在月华中联袂为歌,踏地为节,美妙绝伦如梦如幻。
接着,上美酒。
“张都监又道:‘玉兰,你可把一巡酒。’这玉兰应了,便拿了一副劝盘,丫环斟酒,先递了相公,次劝了夫人,第三个便劝武松饮酒。张都监叫斟满着。武松那里敢抬头,起身远远地接过酒来,唱了相公夫人两个大喏,拿起酒来一饮而尽,便还了盏子。”
这一刻,美宴加美酒,基本上已经俘虏了粗人武松。不敢抬头、起身远接、大喏、一饮而尽,武松的这几个动作就表达了他此刻受宠若惊的心理。
接下来,放大招——美人。
“张都监指着玉兰对武松道:‘此女颇有些聪明,不惟善知音律,亦且极能针指。如你不嫌低微,数日之间,择了良时,将来与你做个妻室。’
武松起身再拜,道:“量小人何者之人,怎敢望恩相宅眷为妻。枉自折武松的草料!”张都监笑道:“我既出了此言,必要与你。你休推故阻我,必不负约。”
此刻的武松做着桃花梦,看着美娇娘,做梦没有想到此后张都监居然丧心病狂陷害自己,几乎在监狱里被张都监等人折磨致死,这个中秋对武松来说无疑就是个坑。
同样是在水浒传中,鲁智深正在完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坐化。
第一百十九回,《鲁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锦还乡》写道:
“寺内众僧推开窗,指着那潮头叫鲁智深看,说道:“这潮信日夜两番来,并不违时刻。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合当三更子时潮来。因不失信,谓之‘潮信’。”
此时,鲁智深想起师父智真长老曾嘱付过的四句偈言。第一句是,“逢夏而擒”,鲁智深在万松林里厮杀,活捉了夏侯成。第二句是‘遇腊而执’,他就真的生擒了方腊。今日遇见下两句,‘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合起来就是“圆寂”的意思。不过,鲁智深不懂圆寂的意思,他向和尚们求教。
和尚们说,圆寂在佛教里指的是“死”。听说要死了,鲁智深并不吃惊,也没有大哭,而是吩咐和尚们去烧洗澡水。洗好澡,换好御赐的僧衣,叫部下去向宋江报告,又写完遗书,就开始圆寂了:
“焚起一炉好香,放了那张纸在禅床上,自迭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自然天性腾空。”
等到宋江赶来时,鲁智深坐在禅椅上不动了。
鲁智深的遗书写了什么呢?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中秋月亮最圆,鲁智深却在这天选择了圆寂,其实,圆寂对于他来说也许是一种圆满。圆满并不是完美,而是一种对自性的圆融与满足,正如他临死前撇下的颂子中所说“今日方知我是我”,胖大和尚在这天终于找到了自我。
可以说,在这部小说中,鲁智深本身就是中秋黑夜中的一轮明月。
说完《水浒传》,再来看看《红楼梦》。这部世界文学史上最具百科全书风范的长篇小说,自然也少不了中秋场景。
姑苏城的中秋月,拉开了《红楼梦》的序幕。原本落魄如《聊斋》里赶考书生的贾雨村,在这个中秋节撞上好运气,得到贵人相助。甄士隐对于贾雨村可不只是有一饭之恩,他听说贾雨村想投奔京城应试却苦无路费,当场奉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
季节轮回,年代更叠,到了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贾府男女老少聚集凸碧山庄赏月,这次中秋家宴却暗含萧条之气。首先是人少了,原本喻意大团圆的圆桌只坐了半壁,还有半壁空着。
用贾母的话来说:“常日到还不觉人少,今日看来,还是咱们的人也甚少,算不得甚么。想当年过的日子,到今夜男女三四十个,何等热闹。今日就这样,太少了。待要再叫几个来,他们都是有父母的,家里去应景不好来的。”
脂砚斋评点:“未饮先感人丁,总是将散之兆。”其次是在玩击鼓传花时,贾赦讲的笑话提到“天下父母心偏的多呢”,让贾母听了疑心,有点扫兴。贾母扫兴了大家自然都高兴不起来。贾赦提前离席归去,下山路上被石头绊了一下,扭了脚脖子。
“黛玉见贾府中许多人赏月,贾母犹叹人少,不似当年热闹,又提宝钗姐妹家去,母女弟兄自去赏月等语,不觉对景伤怀,自去俯栏垂泪。”诗社原本约定中秋举办诗赛,一起赏月,一起赋诗。可宝钗等人另有安排,诗社活动也就无法举行,大家都散了。
只剩下史湘云一人安慰林黛玉,约她去山下凹晶溪馆联句吟诗:“这山上赏月虽好,终不及近水赏月更妙。”二人到了水边,望一会天上月,又望一会水中月,你一句我一句地吟起诗来。一只暗影中惊飞的白鹤,使史湘云如有神助,吟出佳句“寒塘渡鹤影”。林黛玉也不甘示弱,对上一句“冷月葬花魂”。湘云拍手叫绝:“果然好极!非此不能对。好个葬花魂!”又叹道:“诗固新奇,只是太颓度了些!你现病着,不该作此过于清奇诡谲之语。”
“冷月葬花魂”,仅仅五个字,都足以成为林黛玉的精神传记。这个中秋节,林黛玉用五个字提前总结了自己的一生。我们在阅读中体味悲欢离合时,也不妨增长这个知识点,“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个名句的发生时间也是在中秋月夜。月亮之下的千种悲千种喜,千古间仰头望月时生发了无尽诗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