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前景 >> 正文 >> 正文

姜夔最孤独的一首词,每一句都很伤感,读后

来源:箫 时间:2023/1/10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德兴(江西鄱阳县)人,南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文学家、词人,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对诗词、音乐、书法、散文无不善精,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全能艺术天才,主要著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词集》等书流传于世。

姜夔的艺术成就很高,可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却又是处处不如意,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少年时代父母双亡,跟随姐姐相依为命。姜夔在那一时期开始读书,由于天资智慧,读书过目不忘,被称为“少年神童”。虽然姜夔有才华,还有着远大的志向,可是数次参加科举考试,每一次都名落孙山,这也成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古代的读书人唯一的出路便是参加科举考试,只要通过了科举考试,从此飞黄腾达,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过有很多的才子,终其一生也无法实现;毕竟科举考试不仅仅只是考学问,还有很多外在的因素,姜夔有才华,文章写得好,可是没有人欣赏,到头来也只不过是南柯一梦。

姜夔在经历了科举所打来的打击之后,开始看清了现实的世界,选择前往江南流浪,这一时期的姜夔过着极为悲苦的生活,经常食不果腹,还需要朋友接济,当时另一位大文豪范成大就资助过他。正是由于在现实的生活中不如意,使得姜夔的词意境凄美,大多描写个人的尴尬的处境,还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之感,以及对于爱情的向往。

姜夔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扬州慢·淮左名都》,整首词意境唯美,同时又有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并且写得很巧妙;姜夔在词作中正是向偶像杜牧致敬,少年时代的姜夔在读了杜牧的诗歌之后,对于繁华的扬州无比向往,可是长大了之后,当他到达扬州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无比的荒凉,当年的繁华不复存在,那种失落感,还有个人的悲痛,全部融入进了作品中。

青年时代的姜夔大部分的时间在江南流浪,那种漂泊不定的生活,也造成了他孤独的个性,在另一首《浣溪沙·春点疏梅雨后枝》一词中,姜夔就把那种客居他乡孤苦无依的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尽管当时有朋友陪伴,两人一起出门在街道上散步,一起赏灯,可是姜夔依旧还是很伤感,内心非常的孤独。

春点疏梅雨后枝,翦灯心事峭寒时。市桥携手步迟迟。

蜜炬来时人更好,玉笙吹彻夜何其。东风落靥不成归。

这首词有明确的创作时间,姜夔在序中交代了时间和地点,以及与朋友之间当时的心情:“己酉岁,客吴兴,收灯夜阖户无聊,俞商卿呼之共出,因记所见。”己酉岁是淳熙十六年(),正是客居吴兴,收灯之夜周围很安静,让人百无聊赖,于是记下了和好朋友俞商卿漫步在吴兴街头,把眼前所见之事全部记录下来;也就是说姜夔,当时和好朋友一起逛街,有一点无聊,所以创作了这么一首词。

词的上片先是描写当时一种孤独的心境,这样的一种描写方式,也是为了突出主题;江南的早春细雨绵绵,那雨滴滋润了梅枝。雨后的梅花开得很优雅,好像是被春色点染了,看上去更加的艳丽。剪灯之后,元宵节的灯会也结束了,每个人都依依不舍,还冒雨出门赏灯,我与朋友漫步街头,也走进人群之中,慢慢地欣赏着花灯。

下片是写观灯的心情,尽管很热闹,可是对于姜夔来说,却依旧孤独,并且别人是不会懂;花灯刚刚点燃,人们就开始舞蹈,每个人都很快乐,前来赏灯的人也越来越多。玉笙和凤箫欢快的曲调,让人听了着迷,一直到深夜。狂欢的人在春风中尽情地赏灯,尽情地舞蹈,流连忘返不愿意回家。

姜夔在这首《浣溪沙·春点疏梅雨后枝》一词中写得很热闹,可是却又是处处流露出了一种孤独之感,这也是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毕竟是客居他乡,尽管有花灯可赏,还有朋友相伴,但是他的内心依旧很伤感,非常的孤独,为此在这首词中,也是以这样的一种口吻来描写,所以全词同样意境凄美,有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之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9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