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纯美的诗,就因为多了这个“笙”与“箫”,便觉得怪怪的。
诗歌意象的选取,绝不仅是感情表达的问题,还应该符合“情境”。有时要考虑节令因素,在时要考虑地理因素,甚至要考虑生活常识和基本的逻辑。
虽然《再别康桥》一诗中的“笙”与“箫”符合“离别”这样一个主题,烘托出一种再别的伤感情绪。但是,“笙”与“箫”这两个意象毕竟太中国化,与“康桥”毫不沾边,从而破坏了此诗的整体意境。集“爱”“美”“自由”一体的康桥,忽然让人联想到中国“长亭”或者“南浦”,非常的不谐调。
无需考证:笙、箫既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经典意象。可惜徐志摩为追求押韵信手拈来,放于此诗中,我觉得是一败笔。
当然有的意象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如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象。只不过诗人赋予了它们独特的审美和内涵,还有他浪漫的想象。
然而“笙”与“箫”却不能,因为它太中国化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