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军,河南舞阳人。别署石斋,斋号醉石斋、弘毅草堂,网名贾湖刀客。师从中原隐逸书法家贾全喜先生,现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许慎印社副秘书长、河南印社社员、漯河市书协理事、篆刻委员会委员、中国佛像印研究会副研究员、漯河市民间书画家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书法研究院特聘书法家、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教育委员会会员、河南省嵩阳书画院特聘画家、出色书画社艺术顾问、加拿大中华文化研究院特邀书法家。
其作品入选“西泠印社首届中国书法大展”、“林散之奖——南京书法传媒三年展”、“千人写经展”、“第八届韩中交流展”、“世界华侨华人美术书法展”、“河南省第四届篆刻展”、“辉煌60年·全国普法万里行书画巡回展”、“第二届中日议员公务员书法展”、“首届纽约中国书画国际邀请展”、“屈原杯国际书法展”、“艺享·西湖韵当代青年篆刻选拔赛”、“一带一路全国书画联展甘肃展”、“中国根·黄河魂·黄河文化论坛《赵城金藏》全国书法作品展”、“全国第三届硬笔书法家作品展览”等。其作品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书画展”优秀奖、“第三届全国教师书法展”一等奖、“漯河市首届篆刻展”一等奖、“《书法导报》全国第二届书法手卷展”二等奖、“长江颂国际书法收藏大展”优秀奖、“河南省第十三届群众书法展”优秀作品奖、“商鼎杯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作品发表于《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江苏书画》《福建映像》等专业报刊杂志,被收入《盛世双壁——当代书法家书唐诗五百首》等多部书画作品集。
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三千七百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十余个朝代。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它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以时代来划分。篆刻发展到了唐、宋、元时期,则处于衰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楷书的应用取代了篆书,同时官印和私印根本上分家,篆刻艺术走上了下坡路。这种形势到了元末出现了转机,画家王冕发现了花乳石可以入印,从而使石料成了治印的理想材料。到了明清,篆刻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高峰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流派纷呈。在这一时期文彭、何震对流派篆刻艺术的开创起了重大的作用。文彭是文征明的儿子,是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灯光石”冻石可以当做治印材料。经过他的倡导,石材被广泛地应用。在这以后的一段时期内篆刻艺术流派纷呈现,出现了程邃、丁敬、邓石如、黄牧甫、赵之谦、吴让之等篆刻艺术家,一时间篆刻艺术呈现出了一派繁荣的景象。
直至近现代篆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从而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篆刻历史。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既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张学军老师工作之余,把习字治印当成他毕生的爱好并且临池不懈、精雕细刻。由秦汉印入手,下及明清诸流派印,印文线条婉转奇丽,空灵流动,风格清逸典雅。多年来他认真临写《张迁碑》《石门颂》《西狭颂》《好大王碑》,篆刻大量汲取汉碑、封泥、秦砖汉瓦元素。
桐木岭山人
守静笃
李坤轩
徐若冰
一默居
徐若冰一默居
赏心乐事之一
柳荫堤畔闲行东坡居士
客至汲泉烹茶
月下东邻吹箫
开瓮勿逢陶谢
微雨竹窗夜话
长乐无级老复丁
暑至临溪濯足
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荫堤畔闲行
花坞樽前微笑隔江山寺闻钟月下东邻吹箫晨兴半炷茗香午倦一方藤枕
开瓮勿逢陶谢迎客不着衣冠乞得名花盛开飞来家禽自语客至汲泉烹
茶抚琴听者知音东坡居士人生赏心十六乐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