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前景 >> 正文 >> 正文

辛弃疾的这首词上阙平淡无奇,却名传千古

来源:箫 时间:2023/4/4

南宋词人辛弃疾,与苏轼齐名,合称为“苏辛”,共同撑起宋词里的豪放派。辛弃疾的一生是传奇的,首先是他的出生不一般,他生长在被金人占领的沦陷区,从小就感受到“国破山河在”;青年时期,曾经单骑闯入金营,擒杀叛徒张安国,随后回归南宋。

但是,当他回到南宋后,却发现自己想要报国杀敌、收复失地的理想并非那么容易实现。在宦海沉浮,他时常感到孤独,便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到诗词山水里。这首《青玉案·元夕》便作于淳熙元年,当时大敌压境,南宋统治者却偏安一隅,沉湎歌舞。辛弃疾想要报国,却无路请缨。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或者二年的元宵节。在古时候,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盛大的节日,这一天政府会取消宵禁,此时的人们从家里走出来,汇集在街上,赏灯观花,很不热闹。而未婚男女们,要么“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要么期待开启一场不期而遇的邂逅。

辛弃疾也一样,他走在大街上,欣赏着这美丽的夜景,期待遇到一位不一样的女子。只是,这样一位女子,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这首词的上阙十分平淡,算不上出彩,只是用了些华丽的词句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热闹美好,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花千树”、“星雨”、“宝马雕车”、“凤箫玉壶”这些词语,都是为了表现元宵节的热闹。在这么华美的情境下,我们自然也能想象出那些出游赏灯的女子一个个都是打扮得十分美丽的。但是这些女子并不是词人想要找的理想中的女子,“一夜”可以看出词人寻找的时间已经很久了,但还是未果。

上阙写景,下阙专注写人。从“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可知,那些打扮美丽的女子都不是词人想要的。在词人寻找一夜而没有结果的时候,词人想到了放弃,可是就在他想要放弃而回眸一顾之时,却发现了他想要找的那个人,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词人究竟想要找到一位什么样的女子呢?词人并没有讲明,只说她就在灯火阑珊处。我想,这位女子一定有特别的美吧。她不像那些庸俗的女子,个个盛装登场,只为出彩。她可能是沉默的,可能是知性的,总之,她是神秘的。那将要燃尽的灯火,衬出的是她的一份朦胧美。

词人为什么对这么一位神秘朦胧的女子情有独钟呢?可能,他从这位女子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吧。他,辛弃疾,不正像这位女子吗?他也是孤独的,是沉默的,是有着独特才华却不被欣赏的。那些盛装出行而又腹内空空的达官贵人,争先上位,却沦为尸位素餐;而像自己这样的人,只能在灯火阑珊处被人偶尔瞥见——可是君主沉醉在纸醉金迷中,又怎会蓦然回首呢?

辛弃疾词集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26.2购买

王国维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一个人成就事业所必须经历的三个境界中的最后一个。在武侠世界里,最顶尖的高手要达到的境界概括起来就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人生也是一样,到最后,我们终将和自己相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