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前景 >> 正文 >> 正文

当代诗歌走进临港新片区,催生诗的进行时

来源:箫 时间:2023/6/6
中国白癜风治疗去哪里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
        

“当代诗人不仅要努力应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也要深刻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关系。”近日在临港国际艺术园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当代诗歌临港理论研讨会上,《诗的进行时——中国当代诗歌研究》主编瑞箫谈到,“诗人的天命就是要思考人的诗意存在,要直面当代生活。”

年起,“中国当代诗歌临港理论研讨会”连续举办,“纪念新诗百年”“都市文化语境中的诗性书写”“中国诗歌的现代化之路”“断裂与转折——当代诗歌中的当代性”等主题,不仅是对中国诗歌现代化进程的回顾与梳理,更有对中国诗歌现代化探索的未来展望。第五届研讨会从“诗的跨界与跨介”入手,探讨当代诗歌与当代艺术多元交汇、融合发展的可能性。与会者多有跨界身份,除了写诗,还是摄影师、音乐人、评论家等。

“‘诗意’是一切当代艺术聚焦的核心。”在瑞箫看来,在视觉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新时代,诗的“跨界”,意味着通过诗歌、摄影、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融通和互补,实现当代艺术的创意表达,从而有效激活受众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感受;而诗的“跨介”,意味着包含诗歌在内的当代艺术已跨越传统媒介,而跨越传统媒介的限制又为诗和当代艺术的跨界创造出崭新巨大的公共文化空间。

“于当代诗人而言,如果想让‘诗意’的表达在读图时代冲破文字的局限,跨界是值得探索的创作维度。”诗人、摄影师宋醉发说。

“跨界艺术,绝非两个领域或多个领域的平行创作,它首先是打破学科界限的。”文艺评论家、诗人孙孟晋说。

“音乐和诗歌在艺术上有共通性。”诗人、小提琴手李斌谈到,一方面诗歌创作的主观意识比较强,要敢于放飞自己;另一方面又要考虑诗歌表现的内在逻辑,考虑诗的表达的准确性。

“诗、书、画同源,本是中国人的传统。一个人的多种作品集中起来,都是其价值观的体现,它们是一个整体。”诗人严力提出,流动在社会运转中的“活的诗意”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