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前景 >> 正文 >> 正文

陈逸泓文武兼修的一天,物院本科生的日

来源:箫 时间:2023/6/24

陈逸泓,南京大学物理学院17级本科生,毕业于广东实验中学。他在完成物理学繁重的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进行了大量数学学科的跨专业学习。他是古琴社中大家戏称的“琴箫双修”大佬,也是物理学院羽毛球队的队长,更是定向越野校队中当之无愧的主力队员、“中流砥柱”。

南京大学丰富的社团活动与开放的跨专业选课制度使他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无尽的可能性。在完成数理学科学习的同时,保持着对艺术与运动真挚的热情,陈逸泓是如何安排自己生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南大学生陈逸泓的一天吧!

日程

当我们向陈逸泓询问他一日安排的时候,陈逸泓给我们展示了他的日程本,并且很认真地告诉我们,因为大量的社团活动以及定向越野队经常性的外出比赛,他很少会有很固定的日计划。因此我们只能从他的大量日程中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份,让大家更好地感受陈逸泓的学习与生活。

工作日:

7:00起床。

陈逸泓告诉我们,即使对于他,在没有人监管的情况下保持早起的好习惯依然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在没有八点开始的早课的日子里。保持每天早起需要很大的意志力,但是为了保证能够以更好的状态完成一整天的学习,陈逸泓还是会督促自己不断地坚持下去。

8:00开始一天的课程。

除了物理学院的课程,陈逸泓在本学期还选修了数学系的《概率论基础》和《复变函数》。同时,他还在积极地参与《数学分析》课程的学习。陈逸泓说,正是南京大学开放的选课制度使自己能够对于一切有兴趣的学科进行系统和深入的学习。

在陈逸泓看来,对数学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他理解与掌握专业知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大学主要还是为了学习新知识,所以我没有很看重成绩。我不太喜欢死记硬背公式。但是物理学科在数学方面的学习比较偏应用。如果我自己没有证明出那个定理,就感觉无法透彻理解它。所以我想要通过学习数学系的课来真正的理解公式。”

“同时学两个学科的课当然会很累。”对于我们这一疑惑,陈逸泓毫不犹豫地给予了肯定,“但我觉得每个人潜力都需要自己主动发掘。现在我选择这么多课程,就是想把自己时间更加充分的利用起来,更大程度上激发自己的潜力。我的目标是为了学习知识来充分理解这些学科,所以有的时候真的忙不过来,一些课程的成绩也并没有特别突出,但是大学难道不是为了学习更多知识吗?所以成绩方面我并没有特别看重。”

有时因为课程的冲突,免修不免考也成为了必要的选择。例如这个学期,陈逸泓就免修不免考了《概率论基础》这门数学系的专业课程。他选择在不冲突的两个课时去上课,而剩下的内容通过自己温习书本和参考同学的笔记来补全。这也是大学的自主学习中很有挑战性的一部分。

12:40午睡。

陈逸泓似乎特别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他告诉我们,在大一下学期的学习中,他每周有46课时的课,有时就不得不熬夜进行学习。但正因为自己的高强度学习,有一次胃疼了好几个小时,甚至开始咳血,这使他十分后怕。因此,现在无论学习多么紧张,他都会在保证身体健康、作息规律的原则下安排自己的生活。

20:30练琴。

结束了一天的课程,在略有闲暇的夜晚,陈逸泓是琴室的常客。古琴社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有一间固定的琴室,并把琴放置在琴室中供社内成员练习使用,每晚固定时间开放,由社内的同学轮流值班。这就大大减轻了喜爱古琴的同学们学习古琴的经济负担,让更多的同学有能力也有机会接触这一优雅而古老的乐器。同时古琴社内也有洞箫的教学与交流,因此每天晚上路过大学生活动中心,我们都能听到琴室内传来的琴箫和鸣的古曲。

陈逸泓告诉我们,他最早接触到洞箫和古琴是在高三暑假。刚刚结束高考的陈逸泓拥有了一段很长的假期,于是父母建议他学习洞箫。但因为家乡的洞箫班开课比较晚,也就顺便在同样的琴室中报名了古琴的学习。“古琴的演奏是分派别的,南京的琴室老师的派别和我在家里学的不一样,很多指法都不同,当时是很纠结的。”陈逸泓坦言,并没有想到自己能够将这两种古老的乐器坚持如此之久。“我的性格很张扬,古琴却是一种很内敛的乐器,刚开始的时候我对古琴并没有特别的兴趣,但是后来学到了一些比较符合我性格的作品,比如说《醉渔唱晚》和《平沙落雁》,正是这种共鸣让我有更大的动力继续学习。”说到这里,陈逸泓半开玩笑地补充道:“学琴实在是太贵了,我现在主要也是在自学了!”

22:00记日记。

在学习压力比较大,感觉头脑爆炸的时候,陈逸泓会选择听歌来放松自己。有时候他也会听《论语别裁》等经典书籍的广播。陈逸泓告诉我们,阅读对他的为人处世帮助非常大。在此基础上,他会坚持每天记小日记,并且每周写一篇一千字左右的大日记来记录生活与阅读感悟,理清思绪。

23:00睡觉。

陈逸泓在琴房练琴

休息日:

定向越野队训。

一周两次的定向越野训练是陈逸泓每周固定的日程。定向越野是一种新兴的利用地图和指北针导航的运动项目。大一的时候,陈逸泓就成为了定向越野队中唯一参加省运会的新生,现在,大二的陈逸泓也成为了带着大一的学弟学妹训练、参与一些队内事务管理的“中流砥柱”。“现在带着大家的主要还是大三的同学,但这个接力棒必须要传下去。其实平常在队里我也是很调皮捣蛋的,但是需要正经的时候也会非常严肃。”

在运动方面似乎有着卓越天赋的陈逸泓实际上也有着在体育方面“逆风翻盘”的传奇经历。陈逸泓告诉我们,在大学之前他从来没有参加过体育竞技比赛。甚至在初中的时候他的体育特别差,经常不及格,但是为了在中考中占比不小的体育成绩就只能拼命练习,他甚至好几次因为太过劳累而晕倒在操场上。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之内,他的米跑就从32秒提高到了26秒。高三时因为学校里体育最好的同学肌肉拉伤,陈逸泓幸运的拿下了他人生第一个运动会的第一名,也正是这一个偶然的第一名,使他最终走上了体育竞技的道路。到了大学,一位同样来自广东实验中学的学长将他拉进定向越野队,他和这项小众的体育竞技项目从此结缘。

体育竞技中,伤痛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去年一整年中,陈逸泓伤筋动骨的运动创伤就有两次。他开玩笑地说,“小时候,我爸爸总是说我没有拼搏精神。然后就经常带我去练练体育。到现在又说我拼搏精神太过了。”

陈逸泓提到,他在中学的学习生活似乎也和体育竞技有着同样的轨迹,初中从进校时的三百多名到最后的第四名,高中从进校时的八百多名到最后的前三十名,这样的人生轨迹似乎都是与他的拼搏精神分不开的。

在刚刚参与定向越野的训练时,找不到路是陈逸泓最大的障碍。“第二次参加训练的时候我跑得比所有学姐都慢。还记得那次我在山里迷路了,那儿一边是土崖,另外一边是一条小溪。我打开百度地图却发现周围几百米全部是绿色的地,但是真的很焦躁,也就这样折腾了两个多小时。”经历了这次迷路之后,陈逸泓开始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方向意识。“走路不开导航,看着地图直接走。这种方法用多了之后,我的方向感提高了不少,同时我变得不太喜欢用导航了,大家应该也会发现导航其实经常会让我们多绕一些路。”

陈逸泓参加定向越野比赛获奖

跨学科学习,古老的艺术与新兴的运动,陈逸泓的一天总是被各种独特的元素渲染得多姿多彩。最后,他也想向高中的同学们分享自己高三的经验。“最后一个学期未必能学到很多东西,调整好心态是最重要的,我觉得我当时就很放松,希望大家能以轻松的心态迎接高考。”

采访、文编:伍诗琪

美编:郭庆梅

照片:陈逸泓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