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前景 >> 正文 >> 正文

王阳明是如何炼成斜杠青年的

来源:箫 时间:2023/8/7
公益爱心援助定点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5496912.html
公益爱心援助定点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5496912.html

有心学爱好者问,王阳明这么多才多艺,是怎么学习的呢?

用现在的话来说,王阳明是名副其实的学霸、斜杠青年,我们也可以用现代眼光来探究一下他炼成斜杠青年的个人和家庭因素。

王阳明天资聪颖,自小立下“读书学圣贤”的大志,坚持学习的毅力,这三者是王阳明成才的内在条件。

笔者看过一些研究和调查,现在的学霸家庭条件通常有以下几个:书香门第、父母学历高、家庭教育投入高、懂得控制情绪和适当放手等。王阳明成长的家庭条件是具备这些因素的。

王阳明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学深厚,家庭氛围宽松,经济条件优越,父亲王华是状元。他自小受到传统儒学滋养,祖父王伦性格和善、淡泊名利、清雅高尚,对孙子影响也很深。童年时,王阳明已经跟随祖父、父亲见过不少学识渊博之士,加上在宽松的家庭环境中,他养成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品格。其中,有两件事情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

十岁时,王华高中状元,王阳明随父赴京途中路过金山寺。王华与朋友聚会,在酒宴上有人提议赋诗咏金山寺,众人还在思考,王阳明就作出《咏金山》一诗:“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众人无不惊叹,又让王阳明以蔽月山房赋诗,他于是作了《蔽月山房》一诗:“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十二岁时,王阳明问私塾老师“何为第一等事”,老师回答是“惟读书登第耳”。父亲已经是状元,王阳明也见过没有进入仕途却德才兼备的贤士,于是提出另一个答案:“登第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王华听闻,没有否定儿子的志向,只是笑笑说:“汝欲做圣贤耶?”

王华对王阳明充满期待,不阻拦儿子对各种学问的探寻,甚至尽量满足儿子学习的要求。王阳明后来就学习了兵法、骑射,还四处游学,钻研佛老,拜访奇人,初次会试落榜后成立诗社。

我们可以从王阳明的成才之路获得启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