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的旅游商品,让人惊讶。
这里有梵净抹茶曲奇饼干,有国内最大的抹茶生产基地江口贵茶产业园区。
“凤舞花开”和披巾被外交部定为外交礼品,“鸽子花”绣品被联合国选作礼品。
铜仁市怎么做到的?
7月31日,记者从贵州省文化和旅游系统电视电话会议上找到了答案:当前,铜仁市正大力推进旅游商品本土化、品牌化、工业化、规范化水平。
强化基地建设,培育市场主体。依托工业园区,建旅游商品孵化基地,铜仁市目前共有11家工业园区,入驻朱砂工艺产业园、开心婆、好彩头、桃李春风、贵茶等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约家。目前,园区已打造成为集产品研发、培训、生产、展示、销售于一体的孵化基地。其中,朱砂工艺产业园生产的朱砂工艺品达到6类多个品种类型,研发出多项新技术、新工艺,系列产品遍及张家界、凤凰等周边景区。年园区实现产值约20亿元。依托本土文化,设立文创产业园,抢抓苏州东西部协作帮扶机遇,建成铜仁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玉屏县箫笛生产研发基地、松桃苗绣等37个文化产业基地(示范园区),德江场坝、石阡五德等17个非遗工坊,为企业搭建旅游商品文创平台。依托游客集散场所,设立销售专区,在机场、高铁、景区、酒店、高速公路服务区、城市街区设置旅游商品销售专区、专卖店多个,销售旅游商品多种,拓宽了销售渠道。现已形成了以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铜仁市万山区丹缘朱砂工艺品有限公司、玉屏县箫笛厂、农夫山泉、贵茶集团等一批旅游商品龙头企业,建立达个产业园(销售专区),培育壮大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0余家,实现旅游购物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达30%以上。
强化三产融合,优化产业升级。在农特产业+旅游商品上,围绕生态茶、中药材、生态畜牧业、蔬果、食用菌、油茶六大传统主导产业,将农特产品的加工转化与旅游商品的研发、设计、生产相结合,推出梵净抹茶曲奇饼干、玉屏茶油、石阡苔茶、沿河铁皮石斛、德江天麻等旅游商品。以“梵净抹茶香溢天下”品牌,打造了国内最大的抹茶生产基地江口贵茶产业园区,年获得“中国抹茶之都”“中国高品质抹茶基地”两大品牌。在水产业+旅游商品上,近年来铜仁奋力书写“水文章”,编制《铜仁市特色水产业五年发展规划(-)》,成功举办两届水博会,引进培育了农夫山泉、屈臣氏、好彩头、石阡泉都、思南梵净山泉、德江清心露等一大批饮用水、饮料企业及关联行业龙头企业,推进旅游进厂房、进车间,产品销售全国各地,产值达亿元。在非遗产业+旅游商品上,围绕铜仁市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非遗项目活化为载体,进行再创新研发加工,形成思南花烛、印江油纸伞、碧江叶脉绣等独具铜仁本地特色的非遗文旅商品余种。其中松桃苗绣基地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多产业融合形成了以松桃苗族刺绣、玉屏箫笛、江口抹茶等为代表的“一县一业、一乡一特”旅游商品发展格局,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解决了5.8万多名群众就业。
强化设计研发,推进商品创新。举办文创大赛,激发创意活力。铜仁市连续举办三届以“世界自然遗产弘扬工匠精神绽放文创之花”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大赛,挖掘了傩面俱雕刻师王国华等多名技艺精湛的民族民间手工艺人。参赛作品累计达件,其中文创参赛作品件,“能工巧匠”参赛作品件,文化“双创”企业31家,文创作品转化率达90%以上。让非遗商品化,彰显本土创意特色。结合铜仁本土特色,加大非遗资源的转化利用,建设非遗扶贫工坊,提升产品设计及制作工艺,推出了德江麻糖水、石阡竹编工艺品等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商品。全市17个非遗扶贫工坊,年实现产值余万元,帮助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加大旅游商品研发。设计研发了石阡温泉护肤产品、梵净山吉祥物梵小萌IP系列衍生品、玉屏箫笛、松桃苗绣“花彭舞刺绣”等系列产品。
强化品牌管理,维护商品品质。整合资源宣传,提升品牌影响。与苏州市共建苏铜丝绸文化创意展示园,将苏绣、苗绣“两面绣”充分结合,开展苏绣和苗绣文化交流展示活动,提升苏绣和苗绣在苏铜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依法对标管理,维护品牌形象。集中注册“梵净山”商标多类,加大了梵净山商标的保护,其中梵净山茶注册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推进旅游商品标准化管理,制定和公布了朱砂工艺品、德江天麻综合标准体系、石阡苔茶加工技术规程、以及抹茶茶园建设管理加工标准体系,保障了旅游商品质量。唱响“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公用品牌。编制了“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公共品牌《产品包装设计方案》《吉祥物设计方案》《VI形象设计方案》及《KV主视觉设计方案》,目前已进入营运阶段。
下一步,铜仁市将做好旅游商品规划编制、设立行业协会、壮大市场主体等工作,确保旅游商品质量上水平、销售上台阶,旅游综合收入结构有改善。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周清吴楷林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
陈景雄
编审
赵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