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前景 >> 正文 >> 正文

戏曲布依戏历史悠久的布依族传统剧种文

来源:箫 时间:2024/10/14

布依戏,贵州省册亨县地方传统戏剧。

布依戏在布依语中称“谷艺”,主要分布于贵州南部及西南部布依族聚居的册亨、安龙、兴义等县。它是受汉、壮、苗族戏曲的影响,用布依语演唱布依族乐曲,在八音坐弹、板凳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布依戏中有生、旦、丑及大王、大将等分工,各脚色的舞台调度都是三步或五步一转身,演唱过程中对面穿梭,形式活泼,风格质朴。

年5月20日,布依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艺术起源

布依戏,旧称“土戏”,布依语称“符艺”,年随着布依族名的确立,统称布依戏。

《布依族简史》称:“在清乾隆年间(公元年—年)册亨州内的秧坝,普安州(今兴义)的巴结,开始编演布依戏”。所谓编演,只不过是就祭祀词中的部分唱段稍作改动或补充,在酒宴中作消遣唱跳而已。但她却孕育了布依戏的锥形。据《兴义县志》记载:“明末清初,布依族传统祭祀多已不戴面具,‘老摩’跳神时的祭词中,已含有类似折子戏的本民族民间故事唱段。清雍正五年(年)改土归流后,王姓土司仍世袭其亭目之职,其宗支乇孝五等常召请族人参加传统祭祀活动,在‘老摩’的主持下,让部分族中子弟参加传统祭祀活动,至清嘉庆(年)时。王姓土司族子王金龙等,一面兴办私塾教育族中子弟,一面与族人就祭祀跳神中的唱段补充改编,加上情节人物,在节日酒宴中作消遣跳唱。”这是布依戏的萌芽时期。

艺术特征

布依戏中有生、旦、丑及大王、大将等分工,各脚色的舞台调度都是三步或五步一转身,演唱过程中对面穿梭,形式活泼,风格质朴。

布依戏角色所戴的面具(脸壳)是其主要特征之一。面具别致古朴,有木雕、笋壳、竹篦壳几种。主要以红、黑、黄、绿、蓝、紫六色勾画、涂染,雕刻,绘制常常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在眼、眉、鼻、嘴、胡上着力渲染。演出时,演员头上蒙以青纱,然后藏上面具,通过面具上眼、鼻、嘴处雕开的孔往外看,自由地施展着表演技艺。

布依戏的音乐曲调有“京调”“起落调”“翻演调”“马倒铃”“正调”“长调”“八谱调”“反调”“武打升官调”“过场调”“倒茶调”“吃酒调”等。

伴奏乐器主要包括尖子胡琴、朴子胡琴、笛、短箫、木叶、三弦、琵琶、月琴及大锣、大钹、鼓、木鱼、包包锣、小马锣等。

布依戏表演时有固定的程序,一般由祭祀、请祖师开箱、降三星、打加官、正戏、扫台、封箱等部分组成,其中正戏是主体部分。

代表剧目

布依戏正戏的剧目包括布依族剧目和移植剧目两类。布依族剧目以讲述布依族传说故事为主,有《三月三》《六月六》《罗细杏》《人财两空》等,唱、白均用布依语,民族特色十分浓郁。移植剧目主要从汉族民间故事移植而来,包括《玉堂春》《蟒蛇记》《秦香莲》《祝英台》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贾亭沂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9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