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赵金厚编辑
燕子图片
网络
在我家院落的中央,生长着一颗枝叶茂盛的椿树,这棵比我年龄还大的椿树阅尽人间沧桑,见证了我家庭的几代人变迁。时下望着又吐出新绿的椿树,往事像流水一样在我眼前一幕幕闪现。
小时候,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椿树下,在圆圆的石板上吃饭,喝红薯汤,嚼地瓜干窝头,品大疙瘩咸菜,生活像簌簌下落的椿花散发着质朴的幽香。那个年代生活虽苦,但我们热爱生活的信念如初升的朝阳焕发着生机与活力。我们住的土坯子房,遇到夏天下大雨,家里的愁便像满天的乌云无边无际。屋里多处漏雨,母亲便找来盆盆罐罐接雨,我和姐姐、小弟听到哗哗的雨声和隆隆的雷声,心里害怕极了。那时候,我们全家的梦想便是能拥有一座安全的住房,那种风吹不着、雨淋不了的生活该有多好啊!
为摆脱一家人的窘境,父亲远征到内蒙古伐大木挣钱,爷爷和母亲则挑起家庭的重担,春播秋收,喂猪养兔,积累财富。经过一家老小的辛苦努力,两年后,我家终于推倒了老屋,盖上了三间新房子,虽然不是红砖到顶,但明亮的玻璃门窗着实让我们欣喜兴奋。我们姐弟在风雨交加的天气里,可以心情泰然地坐在屋里写作业,看着那棵椿树在风雨中摇曳生姿,犹如欣赏一幅美丽的风景,诗情画意在心田弥漫荡漾。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们家的生活踏着时代的节拍,将《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的交响弹奏得悠扬嘹亮。电视机从黑白到彩色再到智慧屏的更迭,自行车到电车再到轿车的跨越,土坯子房到红砖瓦房再到小区楼房的蜕变,我们家的沧桑巨变是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家庭的一个缩影。更令父亲和母亲欣慰的是我们姐弟三人各有归宿。父亲一生的遗憾是未成为公家人,他把未了的梦想寄托在我们姐弟身上。姐姐小学毕业便回乡务农,她不是不想继续读书,而是她看到父亲和母亲供三个儿女上学太难了,懂事的姐姐默默做出牺牲,她要替父母分担一些劳动,为我和弟弟创造条件一步步登上人生理想的殿堂。我牢记父母的谆谆教诲,把知识改变命运作为左右铭,时刻辛勤钻钘,在书海里遨游,朝着理想的彼岸奋勇向前。年8月,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我考取了郓城师范,让我的人民教师的光荣梦想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我上班后,有了工资反哺家庭,使弟弟的求学梦也得以顺利实现,后来他在工作岗位上仍孜孜追求,最终考取了公务员如愿以偿。
如今,当我们姐弟回到老家,迎接我们的是八间两层靠街的门面楼房。新农村开发建设,父亲在村头自留地盖的一座院子摊上了拆迁,开发商给了父亲两幢楼房。父亲和母亲看到儿女绕膝,幸福的脸上溢满了甜蜜喜悦。这个时候,我感觉我们姐弟长大了,父亲和母亲便真的老了,看到他们满头银发,步履蹒跚,我的心里一阵发酸,眼睛不由自主地湿润了。
那颗历经岁月风雨的老椿树仿佛良师益友,看到它的小主人一个个出息各有成就,它在风中快乐向我们招手致意。老椿树,您见证了我们姐弟的成长,我们家从过去的苦涩走到今天的富有,经历了多少坎坷,走过了多少磨难,您像一位执著的行者,始终不离不弃,在这里请接受我崇高的敬礼!透过孩子们爽朗的笑声,我仿佛又听到了那首古老的歌谣“椿花落,麦仁黄,烙白饼,蒜味香……”
作者简介:赵金厚,供职于山东省郓城县南赵楼镇中心校。酷爱文学,热爱生活的多彩与浪漫,甘愿用文字感恩世间的美好。著有中篇小说《选择》。有诗文散见于多家报刊与《学习强国》等多家网络平台。
壹点号心梦文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