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射雕英雄传》中,五绝没人用剑,为何“华山论剑”还称之为“论剑”?
话说当年《九阴真经》横空出世,在江湖上掀起了无数腥风血雨,众多英雄好汉因此丧命,后来事情越闹越大,连一些江湖上的成名高手也被卷入其中,最后五大高手相约于华山之巅比武论剑,因此称之为“华山论剑”。
“华山论剑”之所以称之为“论剑”,其实只是一种雅称,以“剑”泛指一切武功。如果叫“论棒”、“论杖”或者“论拂尘”,显然不好听,当然,叫“华山比武”、“华山打擂台”也行,但问题是不好听。
其实这个问题很早之前便有人提过,有读者认为,“华山论剑”五大高手无一人使剑,所比的也不是剑法剑术,因此认为“华山论剑”名不副实。
有论者认为“华山论剑”之说不当,盖五大高手无一使剑,所比者亦非剑术剑法。……《新修版《射雕英雄传》》
实际上这有点抬杠,就好比如当下比较流行的“老婆饼里为什么没有老婆?”一样。说起来,在连载版中,华山论剑还真的比过剑,只不过后来改了,但不管怎么说,“论剑”只是一种雅称而已。
金庸先生一、华山论剑确实比过剑
华山论剑的五人,分别是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段智兴、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阳。黄药师的兵器是“玉箫”,欧阳锋的兵器是“蛇杖”、段智兴在小说中没有用过兵器,但大理段氏有家传剑法,他用剑的可能性比较大,小说中也没有说过王重阳用什么兵器,但可以确定,无非就是拂尘和剑。当然,这些人都是江湖上的顶尖高手,一般是不会使用兵器的,因为兵器对于这样的高手来说,可有可无。
其实在连载版中,华山论剑的确比过剑。
周伯通道:“那时是在寒冬岁尽,华山绝顶大雪封山,他们五人口中谈论,手上比剑,在大雪之中直比了七天七夜,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个人终于拜服我师兄王重阳的武功是天下第一。”……(连载版《射雕英雄传》)
连载版中描述,华山论剑时,他们五人是口中谈论,手上比剑,不过在后来的版本中,改成了手上比武。
五绝本来使剑的五位高手,华山论剑后,各自都佩服其他几人的武功,觉得若是仅凭剑术,是很难胜过其余四人的,于是皆舍剑不用。
二十年前华山论剑之后,洪七公与欧阳锋对余人的武功都甚钦佩,知道若凭剑术,决离炫能制胜,此后即舍剑不用。……(连载版《射雕英雄传》)
黄药师的兵器换成了“玉箫”,洪七公的兵器换成了“打狗棒”,欧阳锋的兵器换成了“蛇杖”。其实这样的设定,比使剑更好,毕竟如果五个人都用剑,就没那么好看了,比如黄药师,很显然“玉箫”更符合他的气质,再比如洪七公,一个叫花子拿把剑,感觉还是有点突兀的。
五绝都是都江湖上的顶尖高手,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代宗师,肯定是会一些剑法的,如黄药师的“玉箫剑法”、王重阳的“全真剑法”。
黄药师二、“论剑”的“剑”只是雅称,泛指一切武功。
“华山论剑”之所以不叫“华山比武”和“华山打擂台”,主要是因为这样不好听,不雅。国人向来用语文雅,而且简明,常常虚指以代实物,所以,“论剑”乃雅称,以剑泛指一切武功,就比如说吃饭,肯定不是指吃白米饭,而是泛指所吃的一切食物。
“论剑”乃雅称,并非当真须长剑短剑,口论舌辩也。……(新修版《射雕英雄传》)
所以,“华山论剑”不一定要用剑比剑法、剑术,就好比“诸葛亮舌战群儒”,并不是用舌头和人打架。
“华山论剑”为何要用“剑”来泛指一切武功呢?
之所以用“剑”来泛指一切武功,那是因为“剑”在兵器中的特殊地位。
剑,古代兵器之一。乃是兵中王者,被称为“百兵之君”。古王皆有君子之气,亦有皇上君临天下之说,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
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曾写过一本《剑经》,但这部著作讲的却是“棍法”,并非剑法。由此可见,以“剑”泛指一切武功,是早就存在的现象。
华山三、结语
综合上述,“华山论剑”的“剑”乃是雅称,是用“剑”泛指一切武功。之所以用“剑”来泛指一切武功,不用其它兵器,是因为“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特殊,因为“剑”是兵器中的王者,被称为“百兵之君”。
(图片来源于网络)
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绮罗堆里埋神剑,箫鼓声中老客星。坚持原创,我是卓尔不群黄老邪,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9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