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资源 >> 正文 >> 正文

嘉靖至万历时期,受文坛世风影响,商人的创

来源:箫 时间:2023/3/14

引言

嘉靖至万历时期,受文坛世风影响,商人的创作诗风有何不同?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书贾童珮的诗文集中此类作品之多,如《过阳山草堂席上赠顾征士》《江行听虞山人吹箫与郑进士载同赋》《送谢明府长卿北上》《七夕集赵内翰汝迈宅得“遥”字》《酬朱山人》等,在酒宴、同游、送别等场景下写作的诗歌不胜枚举。

参与诗社的商人,往来文人雅集中,撰文赋诗乃是常例,其作品更加不乏唱和赠答的内容。像金陵诗社中的商人闵龄,他留有诸多登临酬唱诗作。

如《留别李惟寅、欧桢伯、方子及、苏子仁、焦弱侯、汤海若、薛钦宇、王德载诸缙绅还金山》是与诸文人舟游赏南京周边山间秋景后所作,《同曹能始廷尉登栖霞绝顶》记与曹学佺登临栖霞山,拜访栖霞古寺之事,《同李文仲、濮子升集梅禹金天逸阁》写的则是在梅鼎祚的藏书楼雅集的情形。

商人诗文集的创作

徽商方用彬自叙:“余昔弱冠,志在四方,盖欲纵观山水,广结英俊。间有交游文酒会,每得翰墨,辄藏之,永以为好也。三十余载,所游南北京省,历览名胜而交诸文士大夫,结社题咏及往来书翰,不啻盈几箧矣。”

与社中诸友的雅集酬唱乃至同广泛交识的文友间的文字往还显然构成了他诗文创作的大部。遗憾的是,这位文化商人的诗集并没有留存下来,不过从他收集和保存的七百余封信札中仍然可以找到证实其创作内容的蛛丝马迹。

如吴国伦在一封信中写道:“生日诗佳甚,谢谢。”可推测方用彬有贺生诗赠给这位名列后七子的文豪。这类庆贺诗正是其积之盈箧的酬答之作的一角。

被汪道昆召入丰干社的墨商方于鲁,作为社中活跃人物,他的诗作中不仅大量记载了其结集雅聚活动,还多与文友往来寒暄的内容。前者如《五月五日同诸子泛舟十首》,记录了丰干社于端午日泛舟丰水遇雨,众人仍吹箫击鼓作乐之情景。

接着又有《六日同诸子重泛十首》,同是舟游揽胜,诗酒唱和的内容。《七月二十五夜同诸子观里社赛荷灯戏作》《秋日同诸子登雨花台得“还”字》之类亦是在社集间作。后者如写给汪道昆的《将之燕留别汪司马伯玉先生四首》。

其三写道:“家敝千金帚,装余五石瓠。平生感知遇,肯复滥吹竽。”此意在对汪道昆的知遇之恩表达感谢,二人深厚情谊由此得见。

《送别子虚北上同丰干虎臣诸子》则是送同社程本中北上应试而作,“狗监同时知己在,龙门何地借恩深。君王若问诸侯事,倘召公车奏上林”几语言辞恳切而有鼓励慰藉之意。通过入社,方于鲁的文人交游圈不断扩大,屠隆就是因汪道昆而与之交好,二人同样有酬唱往来,如方氏有《得屠长卿书却寄》一诗便是印证。

这些游走文坛士林的商人诗文集中充斥着与文友吟诗唱和的相关作品,其体量之大或可与同时期纯文人诗文集中同类创作相衡,这是商人文人化的应有情形,同时为从商人角度还原士商交游的场景提供了丰富依据。

风格特点

作为文学创作队伍中的成员,这一时期商人的诗文风格相当符合文坛共同的审美倾向,而又不失个人色彩。明中后期的文坛,复古与性灵两大思潮交替涌现。反映到这里涉及最多的诗歌创作上,即是既在提倡复古,崇尚汉魏盛唐,又在反对模拟,强调重视性情。这一时期商人的诗文风格便体现为对这两大思潮的吸收和融合。

嘉靖时开紫芝社的休宁商人吴琼,著有《紫芝社稿》《敞帚集》,留诗千余篇,今虽未见传世,但通过时人的评介亦可察其诗风。史志称其诗“得唐人之风,而长篇大咏不让古人,为学者之宗焉”。

同时,休宁文人吴子玉为其所作诗序有云:“是长公(吴琼)之诗,不惟为诗社唱而高行足以领袖时人,称社祭酒,实社中诸君所雁行而亟推者也。社中评长公诗,众体备悉而一切于杜,浑朴深厚有商彝姜鼎之色,则得于性灵,陪于行履,又有自来矣。”

从中可以看到这位诗社主盟者的丰赡诗才和对文坛审美的领悟和融通能力。他的创作既有师古的趋向,遵唐人之风而浑朴深厚、古雅工炼,但又不拘泥于古调古格,以个人性情和阅历为主导。他的这种创作风格与当时文坛风尚具有高度一致性,或正因如此,他的诗歌在当时能“为学者之宗”且“足以领袖时人”。

活跃在隆、万年间的商人吴守淮同样有诗集遗世。方沆《刻吴虎臣诗集序》称:“海内君子试读其诗歌,雄浑流丽,庶几于青莲之致。”

邹迪光《吴虎臣诗集序》谓:“乃虎臣能诗,诗能覃思汉魏,刻核六朝,研摹元德,旁及大历以后。今其集具在是又文通、士龙、少陵、青莲、孟襄阳之属也。”西晋陆云、南朝江淹,盛唐“李杜”和孟浩然的诗风都能在这位商人的诗集中找到影子,其诗拟古崇雅的风格体貌可见一斑。

另外,前者提到其诗歌突出之处在于有李白之遗风,“雄浑流丽”,或还与吴守淮本人“雅善诗而负不羁”“沉湎于酒”的性格相关。

从这个角度看,他的“复古”不是“诗必汉魏盛唐”标准下的刻意为之,而融入了个人审美取向和情感抒发的选择。就像其诗还多楚声,“惨凄不可读”,这种悱恻幽怨,与“青莲之致”代表的狂放横逸风格,都表现出个人情感的充分外露,这又与重性情的风尚同步。

话说回来,商人毕竟不同于致力翰墨的文人骚客,他们的创作不用承担打破规则程式带来的风险,而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