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期望……”这首歌很多人都听过。它是很多年前歌手韩晓唱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在这首歌里表现了现代人热爱、向往桂林这一人间天堂。
说到赞美桂林山水的诗句,最著名的莫过于“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了。这句镌刻在独秀峰上的诗句依然名扬天下。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句诗最初并不是拿来赞美桂林的山山水水的。诗的作者是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王正功。南宋嘉泰元年(公元年),王正功以地方官广南西路提点刑狱的身份宴请桂林乡试中举的学子,酒酣之际,赋诗二首:
南宋-王正功其一百嶂千峰古桂州,向来人物固难俦。峨冠共应贤能诏,策足谁非道艺流。 经济才猷期远器,纵横礼乐对前旒。三君八俊具乡秀,稳步天津最上头。其二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九关虎豹看劲敌,万里鲲鹏伫剧谈。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作者的本意并不是在赞美桂林山水,而是希望学子们在学业上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使自己在学业上要如同桂林山水一般,秀甲天下。不管如何,一位叫张次良的人,将王正功的这两首诗刻在了独秀峰南麓的读书岩上方。从此,“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千古名句在这里传开。
其实,对于桂林山水的美,早在南朝时,始安(桂林)郡太守颜延之常在此读书,就有诗赞“未若独秀者,峨峨郛吧间”,独秀峰当因此得名,是桂林最早的名人胜迹。独秀峰优越的地理位置,峻秀的风姿,登山级可达峰顶,是欣赏桂林全景的最佳观景台。从山顶俯瞰桂林城,一城秀色尽收眼底,大有唯我独尊的气势。从独秀峰脚下延伸出来的轴线即为桂林城的中轴线。如此符合传统山水理想格局的宅址,在桂林也仅此一处,号称位于桂林的龙脉之上,潜龙之邸。
到了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受朝中“牛(僧孺)李(德裕)党争”的牵累,被排斥出朝,随好友桂管观察使郑亚来到桂州,任掌书记闲职,心头自有一番滋味。欣赏桂林美景之余,有感而发,更是借景抒情,写下《桂林》:
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
诗中把桂林城的美景和环境形象展现出来,前两句用一个“压”字和一个“浮”字,相互映衬,形象地表现了桂林山水那令人神驰的动态美,也表达了作者的心镜。让人们感受到一千多年前的桂林城的恬静和美丽。
桂林至阳朔的百里漓江,碧水萦回,奇峰夹岸,不仅有“山青、水秀、洞奇、石巧”四绝,还有“深潭、险滩、流泉、飞瀑”四观。这些在文人诗作中也都有表现。就像唐代许浑所写那样:
《送杜秀才归桂林》桂州南区与谁同,处处山连水自通。两岸晓霞千里草,半帆斜日一江风。瘴雨欲来枫树黑,火云初起荔枝红。愁君路远销年月,莫滞三湘五岭中。
这些美景到如今都还能看到,不得不赞叹大自然对桂林的厚爱。另外,桂林的山多岩洞,像芦笛岩,七星岩等等,山、水、洞三者紧紧相连,山连水,水穿洞,洞连洞。历代许多诗文生动地描绘了这些景观的特色。
比如宋代陈藻《咏桂林》诗日:“桂林多洞府,疑是馆群仙。四野皆平地,千峰直上天。”诗给桂林的岩洞笼罩上一种神秘的气氛。也说明那时候人们已经开始探寻桂林的溶洞,他们解答不出来这些成因,就附会上各种传说故事,倘若听过流传于桂林山水岩洞间的那些神奇的传说,就会对诗中之“疑”有所理解。
北宋诗人黄庭坚流放宜州,路过桂林,虽然只有短短数天,但是也为秀丽的桂林山水所吸引、所陶醉,在这里,暂时忘却了自己的不幸人生,写出了《到桂州》:“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蹶峨。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百嶂干峰何!”李成和郭熙都是北宋著名画家,在黄庭坚的诗中表明,这样的画家也画不出桂林山水的神采和风韵啊。
明代俞安期《漓江舟行》,写出了躺卧小舟漂流漓江的奇妙境界:“桂楫轻舟下粤关,谁言岭外客行艰?高眠翻爱漓江路,枕底涛声枕上山。”还有袁枚的《由桂林溯漓江至兴安》:“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更加直白描述了漓江的美丽。
如今的桂林更加美丽了。开发出来两江四湖。“两江四湖”,是指桂林市中心的漓江、桃花江水域,还有杉湖、榕湖、桂湖和木龙湖四个湖泊。这两条江与四座小型湖泊,组成一个环圈,把桂林市中心最美的风光圈起来,可以让游客在短短的时间内,见识桂林的山水,领略桂林之美。
而这个就需要你前去参观游览感受了,诗人诗词里再美丽的描述,比不上你的亲身经历啊!
我想去桂林!你呢?
发现桂林之美!感受桂林之美!
我是威记!谢谢阅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