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资源 >> 正文 >> 正文

中国史诗词讲究自然天成,全无斧凿痕,辛弃

来源:箫 时间:2024/8/20
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https://m.39.net/disease/a_u6j1j6c.html

百家原创作者:思旧乡之

欢迎来到百家号思旧乡之,小编今天和大家说说辛弃疾的词,《永遇乐》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小编觉得,辛弃疾他在这首词里自嘲其姓“辛”字,有多种的解释“艰辛”、“悲辛”、“辛辣”等等,真是一姓就可以概括他的性格和命运。辛弃疾不仅仅是一位战士,也是一位学者,是能够思考哲学问题的智者。他的词作是颇有哲思内涵的。王国维先生对此也深有评价,两宋之词,辛弃疾可算是独有一格。他隐居带湖之时,也有一些风格别具的作品。辛弃疾在鹅湖隐居时生过重病。他在建康之时,也生过病。有人说辛弃疾身体好,所以好色。的确,他会武术,能执剑江湖,可这不代表永远健康,更不能说因为身体好就好色,这是什么逻辑呢。辛弃疾有一首在生病之时所写之词。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这首词是辛弃疾在鹅湖大病初愈时所作,凡生病之时,正是人能静心思考之时,辛弃疾把他的病愈初起的感觉融入景物之中,他写词都是随情感而发,并没有晦涩难明之处。“枕簟溪堂冷欲秋”,点出时间和地点,一个“欲”把初秋的寒意从笔尖处渗了出来。断落的飞云依绕着水,暮色初临,似已收起暖色。“断”字比较硬,而“晚来收”却特别有韵味,一下子就把欲吐还留的心绪隐现了出来,流出一脉自然景色。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忽然杂入一对偶的律句,使词之形势愈促,色彩相衬,一醉一愁,一动一静,托言比兴,作者的理想成为沉痛的悲叹,这才是最让人痛心的事情。似醉的红莲对衬无声的白鸟,这种巧思不知从何处寻来?“鸟自无言花自羞”让人想到形容黛玉忧郁之态的诗句。正如《草堂诗余正集》沈际飞云:“生派愁怨与花鸟,却自然。后段一本作:‘无限事,不胜愁;那堪鱼雁两悠悠,秋怀不识知多少。”再一转,“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书山与青山起伏之间又形成了意象的连脉,隐含着词人的谋略,而这一切因为病而只能休休。三层意思,一笔双描,辛弃疾的词笔了得。

《宋四家词选》中,周济云:“此词中有大笔。“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顺势写来,一丝生硬也没有,写的是实在的词人感受,信笔而来,又描了一下生病初愈的感觉。年老病弱缘于胸中的甘苦愁怨,这样的笔法老成,威而不露。正如《白雨斋词话》陈廷焯云:“信笔写去,格调自苍劲,意味自深厚,不必剑拔弩张,洞穿已过七扎,斯为绝技。”辛弃疾的词作也多用比兴之手法,以物寄意,让读者了悟。宋词若有影射时局之意,其实也是担了不少风险的。很多人以为只有诗歌才会因言获罪,实则并非如此。

对于宋代的士大夫来说,词的确是他们在业余生活中抒情怡性的消遣之作,诗却多为“言志”,承担了更多责任,是更为正式的文体。细究起来,宋词更能深入写出文人的心态,是较为真实的表现。宋词里的志气,更为横流激越,因此也会招来飞来之祸。比如宋词中常用的“比兴”手法,其中“兴”就是借物喻情,天机随触,可偏有词论家认为“兴”的笔体容易有讽嘲影射之意。其实“兴”与“讪”是有差别的,“兴”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表现作家复杂的思绪,是总体性的意象流露,趣味更多,而非讪谤之作略显直露。诗之思维在于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并且文学的思维是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是与人性相通的,因而才能千年传唱不休。

诗之所以味道无穷,就在于此。诗之美感,非一定要指陈某事,评判某事,而在于写诗当时人喷发而出情感的真实动人形成的意境的整体美。而“兴”的手法,正是最能表现诗人的悠绵情思,它把物象中最动人处描绘出来,让读者去品味其中的隐含意境,才谓之工诗。宋词相比于宋诗来说,更重放纵情性,着意个人风姿的描绘。“兴”的技巧对词的创作亦有影响。宋词的婉约、豪放,皆因畅性任情,多以品悟感发为主,而非以理至为工,韵味十足。可宋词里依然有因近讪而获罪之事,如胡铨,柳永等皆因词作而被贬官。稼轩词力求达到物象与情感的交融,自然而婉转,于幽微处见深情,构思细微,婉而不迫,细品得到很多的滋味。诗词讲究自然天成,全无斧凿痕,辛弃疾的作品正是如此。

辛弃疾之英才绝世,却仕途浮沉,不得重用寻路无得。他对局势之非又洞若星火,若说他没有一丝一毫对苟且偷安的朝廷不满,那是不可能的。只是他的词比较寄幽微之心曲放在其中,大多不会直述其心结。这也可见辛弃疾的艺术手法之高超,他能以词名世是必然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按稼轩弟子范开《稼轩词》的编次,此词当作于淳熙十四年(年)前,闲居带湖期间。然词的内容却极似临安元夕风光,如《南宋词境浅说》一书就直称为临安元夕风光,有学者将词的作期提到乾道后或淳熙初,以切合稼轩在京城的踪迹,因其作期难定,权置于此。

元宵之夜,那美丽的花灯在夜晚里如春花开放,千树竞辉。璀璨的烟花如流星之雨,繁花似锦,星夜绚丽,这美丽夜晚,无数的游人驾乘着宝马雕车而来,动人的凤管箫声随风悠悠飘入。冰轮月色皎洁有神,光波流转,舞起的长龙和飞鱼狂欢如潮,美景光转,竞舞无尽。乌丝秀发上嵌坠着蛾儿、雪柳、黄金缕的女子们在一阵阵香风中,笑语盈盈而去。这虚化之笔还有实景之绘,融成一境,心入笔端。可他心中那个女子正在其中,热闹之中,又有寂寥,新成一段痴情。那佳人何在,千难万险,寻寻觅觅找她不到。疲惫与无奈,欢喜与悲叹交织在他的内心之中。灯火微阑之间,蓦然回首,企盼已久的她就在那里静静驻足。

这般美景,如此佳缘,让人有一种繁境中的清静,情浓之处的感叹。辛弃疾的铁血豪迈的词风之中也有这样的婉转之情。他本就是寓深情于豪迈之内,此词柔婉中透着凄寂之感,似有落寞却又清高自许,就如寒梅冷之艳,静之美,情之至。词家三昧,婉然不尽,妙绝千古,置于婉约大家之中也略有胜场。词的上片主要是说游观之盛,词的最后三句才见风骨。凡热闹之中必有零落之人,凡繁华之内必有狂狷之辈,不与世同流,有高格之情思。王国维将人生之境分为三种认知境界,将“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称为最高境界。避喧就寂,恋恋不舍,这是理想中的人,追逐的梦中人。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人和做学问都一样,先是在困境中挣扎,不知道路何方或以为自得,实却不知归途是何。当存了疑问,又此生无所依傍,体验到了孤独的滋味,方才会去探求这个谜题的根本。有才识之士去穷经皓首,阅遍古籍,想从历史中,从学问中找到那种解开人生谜题的钥匙,“为伊消得人憔悴”。千回百转,万般苦痛,无限悲慨,茫茫然,不知出路何在,可忽然惊觉,原来心中想要的那个谜底本来就在那里。这个领悟求索的过程,是至痛至苦的。想达到更高一层的境界,就要付出无数的辛苦。研究学问中的灵机忽现是日积月累而来的。

为人也是如此,做了无数的错事,痛之至极,也就快到了更真纯的地步最终会发现一切都没有变,变的是你自己。而你也没有变,只是还没有走出困局,走出来就又是一番天地。虽然又是一番天地,但仍是那个最真实的你。情为何物,也许就是这种执着,才能成就一个人一生的理想,也许就是这样一种单纯的求索,才会让人不再彷徨无助,不再觉得孤独无依,经历就是最大的财富,无论是苦痛的抑或是喜悦的。曲高和寡,不同流俗,但只要是自己想执着,那就是美的,就是无怨无悔的。这一切本就在内心之中存在的,外界的种种是影响不到的。

辛弃疾寂然自守他的本心,追寻他的理想,无论是在哪个地方辗转,无论在哪里被碾压,他都是如此坚强。不会屈服,也不会低头,因为他心中也有那样一个更加美好的人,更加美好的境界。正如王国维曾经说过的:“夫人积年月之研究,而一旦豁然悟宇宙人生之真理;或以胸中惝恍不可捉摸之意境,一旦表诸文字、绘画、雕刻之上,此固彼天赋之能力之发展,而此时之快乐,决非南面王之所能易者也。”在这样的月夜,他能不尽然将情投入,美愿成真,千百次的回首,千百次的折磨都甘之如饴。

在小编看来,辛弃疾终不忘他的旧梦,以千般心绪,万种柔情,融入词境,才会开辟一番新天地。这时辛弃疾的疲累在这一刻都洗去了,时间无情,明珠无投,但那颗搏动的心,仍在激荡。他会继续走下去。

本文由原创,转载请注明由原创,谢谢合作!

以上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