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清越、工艺精巧
是民族乐器中的精品
是玉屏侗、汉、苗、土家等
多民族文化发展融合的结晶
也称“平箫玉笛”,它是用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出产的竹子制成,遂因此而得名。玉屏箫笛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竹管乐器,以音色清越优美、雕刻精致而著称,因箫笛上多有雕刻精美的龙凤图案,又称“龙箫凤笛”。平箫玉笛往往被人们当作礼品赠送或收藏,与茅台酒、大方漆器一道被列为“贵州三宝”。历史悠久,是传统手工箫笛的典型代表,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它以生长在玉屏县境内的一种特有的水竹为原料,经过取材、制坯、雕刻、成品4个工艺流程,制作工序繁多复杂,且均采用手工制作。从伐竹到制成,箫制作有24道工序,调音笛有38道工序。最后在箫笛表面刻以诗画,管身的古铜色彩刻上各种图案、诗词更显得古朴典雅。玉屏箫笛中尤以“龙凤屏箫”最受欢迎,它是雌雄成对的策管。雄的略粗,雌的稍细。吹奏起来雄箫音浑厚洪亮;雌箫又音色圆润含蓄而隽永。雌雄合奏,好似一对情侣在合唱,是那样的协调和谐,娓娓动听。年5月20日
玉屏箫笛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玉屏萧笛制作一、取材
取材环节共有四道工序:选材、下料、烘烤校直、检验入库。
在制作材料方面,要求非常严格,须采用一种特有的长在阴山溪旁少见阳光的水竹为材料。这种竹子竹节长、肉厚,通根粗细基本一致,拇指般大小。砍竹时间也很讲究,须在立冬后两月内为好。这时的竹子含水和糖份糖分少,做出的箫笛不易开裂和霉变。
选取的竹材须杆直,头尾大小(取材部分)匀称,竹节稀(30公分以上),且生长三年以上的水竹。制作玉屏箫笛的材料多取自于本县的飞凤山和太阳山上。这两山上生长的一种质地极优良,产量不多的黑紫竹,更是制作高档产品的好材料。二、制坯
制坯包括10道工序:
①刨外节:也称粗刨,就是刨平竹子的节头部分;
②刮竹:将竹材刮去外皮;
③选材、下料:根据需制作产品品种的长度、粗细,挑选符合要求的竹材下料;
④通内节、打头子;
⑤再次烘烤加热校直(称为精校);
⑥刨二道节(也称精刨);
⑦弹中线、滚墨线;
⑧打音孔;
⑨水磨;
⑩修眼。
箫的制作须增加“开叫口”“开花窗”二道工序。制坯工艺中,以传统扁箫制作过程中的夹扁竹和开叫口最为关键。夹扁竹技艺为当前国内箫笛制作仅有的一项绝艺。夹扁竹是处理生竹的一道工序。先用柴火将竹料烤“熟”,再用铁钳从头至尾依次轻夹竹管,使之渐成椭圆形扁竹,并以木夹校直。“叫口”即箫的吹孔,开得不适、音量、音色、音准都受影响。
三、雕刻雕刻分刻字、刻图。雕刻大致分为脱墨磨字、粘贴图样、雕刻、水磨纸屑四道工序。
传统产品最初只刻店铺字号、日期。年起,始有龙凤、花卉、山水雕刻,雕刻内容其后逐步丰富。◆刻字用单刀。行、草、篆为阴雕,隶为阳刻。传统雕刻,按“永字八法”归纳为搠、戮、划、剔、凿、挑、剜、拓8种刀法。在运刃上,按竹质纤维分竖刀、横刀;按字体笔画分顺刀、逆刀;按材料与字体结合分竖顺竖道、横顺横道,斜顺斜逆等。
◆刻图,初用单刀,运刃须滑回,速度较慢。上世纪六十年代,始改用双刀刻图。各种刀法皆一挥而就勿须滑回,横竖顺逆,运用自如。构图采用条幅式,阴雕。年起,始有盘龙浮雕。
四、成品经过烘烤上镪水、水磨洗涤、填色、揩去颜色、上漆四道工序。在四道工序中以打磨工艺为主。原始打磨用骨节草,擦去箫笛表面尘垢,再用玉钏子打磨光亮。年后,改用水砂擦笛,寿珠子打磨。此艺沿袭至今。
内容来源:多彩贵州文化云原标题:《文化
传统民族工艺——玉屏萧笛传统制作工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