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良
张维良,笛箫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竹笛专业委员会会长、华夏室内乐团团长、中国音协管乐研究会副会长、南京东南大学名誉教授。张维良自幼喜爱音乐,八岁开始学笛,后跟随赵松庭、冯子存、刘管乐、王铁锤等名家学笛。早年他改编的古曲《秋江夜泊》、《梅花三弄》等早已成为经典而广泛流传。很多人称张维良为“中国笛王”,还有很多人称他为“圣手箫王”。年灌制了中国第一张激光唱片《箫的世界》。
张维良是最早发起并实践“新民乐”的音乐家之一,不仅引进西方元素到民乐中,还用现代作曲技法创作笛箫独奏曲和协奏曲。张维良,青年笛箫演奏家,年出生于江苏苏州,自幼喜爱音乐,八岁开始学笛,年得到著名笛子演奏家赵松庭先生的精心培养和系统训练。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先后师从赵松庭、冯子存、刘管乐、王铁锤等老师。年转入音乐学院器乐系。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后留校任教,任该校笛子专业主课教师。年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个人笛箫独奏音乐会。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音乐入门丛书《笛箫演奏法》。年1月举办了《别梦》独奏音乐会。年与日本著名尺八演奏家——克里斯朵夫举办了专场音乐会;与法国著名长笛演奏家弗郎索瓦联合举办了专场音乐会;在台湾《音乐与音响》刊物上发表了《当代中国笛乐文化发展的透视》。年在《中国音乐》上发表论文《笛箫乐器呼吸理论及其实践》。在《中国音乐》上发表论文《中国竹笛教学回顾与展望》;在香港雨果乐讯上发表的论文《冯子存的笛子演奏艺术》;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音乐入门]丛书《箫演奏法》;年底创建了“华夏室内乐团”任团长;6月举办了《忆吹箫》独奏音乐会。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音乐入门丛书《箫曲四十首》;率团参加法国96’现代音乐节。年推出了箫与多媒体结合的专辑《箫的传奇》。年12月26日在新加坡维多利亚音乐厅举办《张维良笛箫独奏会》。年10月,作为专家出席全国首家埙质量鉴定会,为埙及埙乐的进一步发展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年1月7日在中国广州星海音乐厅与广州交响乐团演出曹光平先生的《中国大曲——埙与笛》交响作品音乐会。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担任大型团体表演《自然》配乐的作曲、配器以及整个开幕式全部文艺演出的箫笛演奏。
张维良竹笛演奏视频《姑苏行》
张维良撰写出版专著和教材6部,发表创作、编配的作品部。其中《20世纪笛子名曲》成为中国音乐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备教材,其中的乐曲是学生必需学习吹奏的曲目。这本教材也成了全国各高等艺术院校笛箫演奏专业学生重要的工具书;在核心刊物发表十多篇学术论文;年完成了北京市教委的《民族器乐教材建设》科研课题。
04:111、将笛子音域拓宽至三个八度:张维良创造性地在笛子演奏中运用了全音阶及十二音序手法,将笛子的音域拓宽至三个八度。这种后现代手法也被张维良运用于箫的演奏上,让听惯传统笛箫演奏的人听觉上感到很新奇。2、跨行业宣传传统音乐:张维良曾为多部影视作品配乐,像《菊豆》中使用了埙、《霸王别姬》更是整部电影音乐仅采用一种乐器,这在电影史上尚属少见。随着这些电影走向国际,中国的传统音乐也被世人所知。但张维良说,现在民乐还没真正走出去,洋人听民乐有时只是猎奇而已。3、创建华夏民族管弦乐团:张维良于年在其原有创办的“华夏室内乐团”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音乐学院“华夏民族管弦乐团”,这支乐团的成立旨在不断拓宽民族器乐的创作、表现空间,从东方美学的角度,对创作、表演的风格特色进行合理的审视,同时提炼和归纳器乐演奏和技能训练的经验,使民族器乐的教学方法不断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在新的时代探寻民族器乐合奏形式的多种可能性。在这个平台上,具有不同风格、流派特征的民族器乐演奏家,都可以展示其才艺、彰显其观念;具有不同创作风格的作曲家,在民族器乐创作领域中,利用这个平台,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华夏民族乐团成立以来在国内外进行数十场演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主要包括:年1月30日到2月13日,作为北京奥运文化使者出访欧非六国巡演;年3月22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办展现中国传统民乐魅力的“华夏新世纪”音乐会;年7月8日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中国,加油”民族音乐会;年7月25日,在意大利参加了誉为音乐教育领域奥林匹克的“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的闭幕式会旗交接仪式音乐会;年10月于台湾举办了“两岸音乐文化交流”音乐会;年、年、年,连续三年在国内十余城市进行巡演活动,举办近40场音乐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