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众多词人中,辛弃疾是宋词的代表人物之一,并且与苏轼同为豪放派代表。也正是因为诗词豪放,风格多样,同时也是南宋的将领。一般来说,带兵大战的粗人是不会写文章作词的,但辛弃疾可以同时兼顾,所以也有“词中之龙”的称号。辛弃疾原字坦夫,后又改字为幼安,别号稼轩。辛弃疾出生的那个年代,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这样的局势激起了辛弃疾的爱国热情,于是在他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以后中原回归了南宋。他曾担任过湖南、湖北、江西等安抚,他的一生都在抗金。
辛弃疾一生写了很多的词,有这么一首词,词中的一句话在现代已经成为了很多人表达爱情的名句,但实际上真的是描写爱情的吗?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这首词,题目是:《青玉案·元夕》,可能有的人看到题目以后觉得自己对这首词并不熟悉,可是词中的最后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大家一定不陌生。整首词的全词如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词的上片第一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大意是:夜晚到了,东风一吹,元宵节的灯火就像树上开满了鲜花,东风越吹,就让烟火看起来更像是被吹落的流星。词的开头就把人们带进了树上挂满灯笼的元宵节之中,让读者感受到元宵节的氛围。“东风夜”让人不禁想象到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宝马雕车香满路。”一句描写了在元宵节的当晚,达官显宦们也携带着自己的家眷出门,一起欣赏元宵节的灯火。
上片的最后一句话“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中,“凤箫”原本是一种乐器,但在词中不单单是指这一种乐器,这里是泛指元宵节的音乐。“玉壶”呢,则是指天上的月亮,“鱼龙”指的是灯笼的形状。因此这句话整个是意思是说,月亮挂在天上,地上灯火通明,有的人在赏灯,有的人群有说有笑,人们都已经沉浸在了元宵节的欢乐之中。
下片主要写的是一对意中人在元宵节当晚相遇。“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便是对这位女子最好的描写。虽说词中确实表达的是一位女子在灯火通明的夜晚寻找自己的心上人,确实描写的是爱情。词中描绘了一个品质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女性形象。诗词的解释不单单只有一种,一面是爱情,另一面如果从辛弃疾的背景来分析,却能挖出更深刻的意味。
在作这首词的那个年代,朝廷国难当头,可是江南的元夕还是国泰民安的景象。人们在元宵节赏灯,笑语盈盈。他们沉浸在元宵节的繁荣和歌舞的快乐之中。他们不知道,宋朝的国土已经失去了一半,他们脚下踩着的土地已经不再全部都属于自己。辛弃疾看着元夕的灯市,原本是快乐的事情,自己却感觉到了寂寞。
辛弃疾中年受到排挤,退出了政治舞台,于是辛弃疾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写进了自己的诗词。词中女子想要找到一位自己的心上人,辛弃疾也想找到一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也许只有这样,他才能忘记自己骨子里的英雄气概。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