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的起源,研究者们意见颇多,有认为是在劳动中喊口号而形成音乐的,有认为是古代人们在求偶过程中产生音乐的,也有认为是古代巫祝流行而产生音乐的……
从古籍记载中可以看到,尧舜时候就有音乐了。
《吕氏春秋·古乐篇》:“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谿谷之音以歌,乃以麋革置缶而鼓之。”
尧当了首领以后让质这个人当乐师,质就效仿山林溪谷的声音作为歌曲,又用麋鹿的皮蒙在缶上敲击。这个就是鼓了,只是后来的鼓主要改用牛皮了。
大概可以估计,乐器是在音乐(声乐)之后产生的,目的当然是配合肉嗓子喊出的声音更有节奏感。
不过老祖宗们留下来的乐器并非全都是为了配合声乐之用的,有相当一部分是跟战争有关。
有一部很热血的电影叫《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不死乔车队里有一个人站在车头的环绕音响前弹着电吉他。古代战场上非常有可能存在着这样的非战斗人员角色,即使没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擂鼓出击和代表着撤退的鸣金收兵,也都用到了乐器。
古文中有四金、六鼓、八音之说。准确来说,四金和六鼓是指具体的乐器,而八音不是指八种具体的乐器,也不是指八种音调,而是指八种制作乐器的材料。
四金分别是:錞、镯、铙、铎四种青铜乐器
四金之一:錞
錞,金属材质,也称“錞于”。根据记载,錞于内有铜舌,摇动錞体,则铜舌碰击錞壁发出声响。不过这仅限于记载,目前还没有发现实物。从出土的錞观察,这东西是吊起来发声的没有疑问,疑问就是从外边敲击还是从内部铜舌敲击不确定。
出土的錞形状也很奇怪,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
虎纽錞于出土于湖南常德
人面纹錞于出土于江苏丹徒
四金主要是在打仗的时候用,只有錞在作乐之时还用来配合鼓点。
《乐书·雅部》:“以金錞和鼓。自金声之淳言之”
四金之二:镯
镯在应用上也没有流传下来,现在也只能靠考古。
有一种说法,镯就是钲。《周礼·地官·鼓人》中说,镯的形状像是小钟,行军的时候敲击来配合鼓点。
另一种说法是,镯似铃,有舌。
只看出土实物也不太容易猜出来是怎么使用的,是挂起来敲呢还是举着敲呢。博物馆里陈列的样式也各不相同,有的是口朝上陈列,有的是口朝下陈列,有的还镶着长柄,像是举着的礼器。
四金之三:铙
铙也是军中使用,两只为一副,碰撞发声。作用是铙响之后鼓声就得停止。常与钹一起用,所以铙钹经常一起出现。钹在民间也叫镲,相声里说的“缺箍短袢儿铜草帽儿”就是钹。
四金之四:铎
铎的形状跟上边说的铙很像,但是它更像铃,有舌。木舌叫木铎,铜舌叫金铎。也是常用于军队中,摇动铎代表着要传令了。
六鼓分别是: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等六种传统乐器
普通人看四金的时候可以当文化看,毕竟是铜器嘛,有很浓重的历史感。名字、功能不懂也情有可原。六鼓比较有意思,因为它们看一眼就知道是鼓,但是又奇奇怪怪。
六鼓之雷鼓
雷鼓,八面鼓也。神祀,神祀天神也。
一个正方体是六个面,怎么放都有可能有一面敲不到。一个八面的鼓会是什么样子呢?只看文字介绍恐怕还会误会是面(只)鼓摆在一起叫雷鼓,不然。
雷鼓是货真价实的一只鼓有八个面。
六鼓之灵鼓
灵鼓六个面,祭祀土神的时候用灵鼓。样子跟雷鼓有点像。
六鼓之路鼓
路鼓是四面鼓,家族祭祀宗庙的时候用路鼓。
六鼓之鼖鼓
鼖[fén]鼓是指大鼓,打仗的时候擂的鼓就是鼖鼓。
六鼓之鼛鼓
鼛[gāo]鼓也是大鼓,是形状比较长的大鼓,有“一丈二尺”,在役事开始以及结束时敲击。古书上说,鼛鼓表现的是仁义,役事开始的时候敲击,人们就开始干活,每次敲击的时候就表示可以停下来休息了。所以鼛鼓敲击“缓而不迫”。
六鼓之晋鼓
六鼓中,晋鼓不是指山西的鼓,而是作乐时与钟(编钟)相应和的鼓,晋鼓两面。古书记载晋鼓““长六尺六寸”。
李白《将进酒》中,“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鼓说的应该就是晋鼓吧。
八音
《三字经》中说:“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乐器按制作材料分类可分为为:匏(páo)、土、革、木、石、金、丝、竹八类。这是周代的八音。
到了唐代“八音”将周制“八音”的“石”“土”“木”三类改为“贝”“牙”“角”,所以唐制“八音”为“金、贝、丝、竹、匏、革、牙、角”。
笙、竽等属匏类;埙等属土类;鼓等属革类;木鱼等属木类;磬等属石类;钟、铃等属金类;琴、瑟等属;管、箫、笛等属竹类;螺贝属于贝类;牙笙属于牙类;三角笙、两角笙属于角类。
古人云:“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这个琴指的就是古琴。古代也留下了很多名人典故,比如知音、凤求凰、绕梁三日、孔子学琴、蔡邕听琴、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