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听过一个成语,叫做“参差不齐”,意思是高矮交错、不甚整齐。比如《诗经》里面就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长得歪歪斜斜长短不一。
《诗经》可以说是孔圣人编辑整理的一部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集,与之齐名的就是战国后期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所挥毫而就的浪漫诗篇《离骚》。除了《离骚》,屈原还整出了不少浪漫诗篇,其中有一篇《湘君》,详尽描述了湘水女神,苦等夫君而不来的落寞之情: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久盼夫君,夫君未来;独吹参差,何人聆听?
在屈原笔下,“参差”成了可以被拿来在嘴里吹的东西了,那这湘水女神吹的“参差”到底是长啥样呢?
长这样。
上图所见,即出土于湖北省随州曾侯乙墓、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墓排箫”曾侯乙墓出土的排箫一共2件。均由13根长短参差的竹制箫管,经三个竹夹缠缚而成。竹管内部用蜂蜡或软木塞堵住,用以控制音高。排箫参差不齐、曲调悠扬哀婉,湘夫人吹奏此乐,以表达自己对湘君的思念之情。
至于为什么这种竹制乐器会叫“参差”,有一种说法就与当年轩辕黄帝时期的乐官“伶伦”有关。《吕氏春秋》里面说:
“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院隃之阴,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伶伦这个人,奉轩辕黄帝之命,负责制造音律,选用了长短不一的十二根竹子,插在地上。世界变化,竹子发出不同的声调,伶伦依此调音校乐,这也就是所谓的“十二律吕”。
在湘江水边,吹奏参差,苦等夫君的湘夫人,最终还是没有等到他。故事听上去有些悲凉。然而在屈原的另一首诗歌《湘夫人》当中,湘君同样也在苦苦等待着她。
夫妻二人互相思念等待着彼此,只可惜彼此没能出现在同一个地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