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介绍 >> 正文 >> 正文

略说孔子08凤凰来仪的乐之美

来源:箫 时间:2022/10/15

孔子很重视“乐”,在编撰《诗经》时,每首诗都谱乐吟唱,“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另外,孔子如是说: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因此,在孔子看来,“乐”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就显得极为重要。

这里的“乐”,不单指音乐,其本质,是孔子的美育课程。

人的精神活动的最高境界,欣赏美、成就美。而实现的路径,就是从《诗》《礼》中成长,在审美(《乐》)中实现。

在孔子的时代,由于条件的限制,书法、绘画等艺术很难在普通人中间流传。只有在后来随着制造纸张、颜料等技术的进步,才逐渐发展。而“乐”,便成了“美育”的最佳载体。

所以,孔子将《诗经》“三百五篇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说到“乐”,还得提到一个名曲——“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列子·汤问·高山流水》

彼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再单纯追求物质生活,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

提到人的精神生活,借用一下马洛斯的需求层次理论:

个人的需求层次逐级提高,而社会的发展也应该是使人从物质需求中解放出来,更多的追求精神生活,让更多的人实现“自我需求”。

人与人之间沟通交往,也相应地从物质层次逐步向精神层次转变。

大禹治水后,整个的庆祝典礼“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如果天下太平,诸国和睦,人与鸟兽(自然)亦能和谐相处,斯为天下大美矣!

从个人到社会,把满足人的精神需求都要放到一个相对高的位置,才是发展正道。

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塑造,从“美育”开始,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审美情趣,这才是“文明”的目的,否则,与鸟兽何异。

所以,孔子开设“乐”的课程,把其高度提到《诗》《礼》之上。

今天的社会,条件更好,“美育”更是要高度重视,不能简单地以为学校开几节美术和音乐课就可以了,还是要花大力气,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才对。

说道《乐》,大家都说《乐》失传了,太略公不以为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艺术也在发展,但是其传承也很有意思。因为最早是对《诗》的传唱,包括《乐》的传播,这两者都是精神层面的传播,这样使得后来中国的艺术特别的注重意境。这点,也是为什么中国画和西洋画不同的地方,西方美学最早通过教堂建筑、壁画、雕塑等呈现,所以特别注重光影等外在的东西,而中国人最早通过诗乐传播,自然更注重意境之美。

中国人的精神,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诗》《乐》。

而“箫韶九成,凤皇来仪”的盛景,也会一遍遍的呈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