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介绍 >> 正文 >> 正文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赏析

来源:箫 时间:2023/1/15

辛弃疾自南归以来,虽是怀有报国之志,却总是投闲置散,难以遂愿。他只有将满腔热情化作一首首动人的词篇,或壮美,或绮丽,或悲怆。既有盘空硬语,又有低吟浅唱,一句句都道出了词人心中的真挚感情。辛弃疾一生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词作,都以豪放词为主,但他的一些婉约词也是极具水准的,比如这一首《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古往今来,写元宵节的诗词散文,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好多都是可有可无之作,读者们看过后也不会留下多少感慨。而辛弃疾这一首词,区区六十七个字,读后却是使人难以忘怀,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精彩篇章。

词的上阕写景,渲染了元宵之夜一片热闹祥和的景致。一阵东风,吹开了元宵夜的火树银花,有地面上的花千树——无数的火树,而且还有空中如雨而下的彩星——绽放的烟花。在这夜,灯月交辉的光影下,车马喧闹、鼓乐齐鸣,人们载歌载舞,鱼龙百戏轮番上演,真是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词人在这儿给大家描绘了一幅绚丽的元宵夜景,色彩斑斓,令人神往。

词的下阕由景到人,专门写人了。一个个身着盛装的姑娘们,梳着雾鬓云鬟,带着蛾儿雪柳,说说笑笑间纷纷走了过去,只留下阵阵暗香在夜色里徐徐飘散。这些姑娘们都不是词人意中相思之人,词人心中已有一个意中人,可是不在人群之中,词人已搜寻千百遍,却还是未见芳踪。此时,词人懊然神伤,默默回首,想要离去。忽然,眼前一亮,那一角孤灯残火旁站着的姑娘,正是词人魂牵梦系的意中之人啊!引人遐想的是,此刻站在清冷角落里的姑娘,还未归去,那又是在等待谁呢?在这一瞬间,词人是悲喜莫名,多情的读者自然也是心情荡漾。

在这首词中,世人眼中的豪放之人却用极为细致的笔墨,描写了元宵夜的景色和看景的丽人,更是用上片的繁华热闹对应下片结尾的灯火阑珊,细腻的刻画出了寻人者的苦心痴情。由此篇词作可以看出,辛弃疾虽被世人称为豪放,但绝非粗壮之人,其作为一个儒家文人,在豪放中自有细腻之处。他的这首婉约词也是流传千古的不朽名作。“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更是千古名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此第三境也。”而辛弃疾的这首词正是最高境界。苦苦寻觅而不能得到,却在不经意间偶尔得到,这看似轻松的偶尔所得,背后却是不为人见的默默付出和积累,以及痛苦煎熬中的等待。在现实社会里也是如此,成就大学问、大事业的人总是在开始的茫然无措中坚定信念不断求索,再在求索中明确目标,然后为达目的虽日益憔悴仍坚韧执着,只有经历了这前两个境界,在孤独和寂寞中努力坚持,才能到达第三境界,才会有最后看似不经意的成功。

古代儒家文人,常怀古仁人之心,许多人生哲理在他们的文字里自然流露,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