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琛——突然想到那日他冰冷的眉眼,绝情的言语,默笙的心有一丝抽痛,浅浅的,几乎难以察觉,却是存在的。
在《何以笙箫默》的原著小说中,赵默笙和何以琛重逢的超市里,赵默笙的内心感受是这样的。
苗就在想,何以琛当时的态度究竟是有多决绝。
即使经历了漫长的七年,赵默笙被他刺伤的心口,竟然还在隐隐作痛。
不可否认,在世人的眼中,何以琛是孤僻冷漠的,是不苟言笑的,是深沉得没有一丝一毫年轻人影子的。
以前,很多人说赵默笙配不上何以琛,真不明白何以琛究竟喜欢她什么。
但真正看懂这部剧的观众都明白,赵默笙出身富贵,但却不骄不躁。
同时还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真诚热情,三观极正,温暖善良得像一个小太阳。
她完全配的起何以琛的喜欢。
只是,再反观何以琛,他个性孤僻,为人冷漠,嘴硬又毒舌。
一直不明白,赵默笙究竟喜欢他什么呢?
但多年之后,重温《何以笙箫默》终于明白,赵默笙之所以非何以琛不可的真正原因了。
所有的一见钟情都是始于颜值的怦然心动
当初来大学,对一切都充满欣喜的赵默笙,拿着自己的照相机,想留住这一刻美好的时候。
何以琛那张俊俏的脸,意外的闯入了她相机里的世界,给这幅美好的校园蓝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让唯美的校园景色,瞬间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这一刻,赵默笙惊喜的发现,原来,何以琛的存在,胜过这世上万千的风景。
故而,她对上他的视线,毫无保留的,赤裸裸的告诉他,她对他的颜值怦然心动,已然一见钟情。
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青葱岁月。
而在那段如同湖水般单纯的日子里,毫无杂质的,只因颜值的吸引,则成了留在心底最美好的,也是最纯粹的青春记忆。
这种记忆,这一辈子不会再有,更无法复刻,所以,更加显得弥足珍贵。
这大概便是传说中的“初恋效应”吧!
那时,那刻,那情景之下,何以琛的颜值,让赵默笙即使是历尽千帆,阅人无数,但仍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取代。
再微弱的光芒也想拥有融化冰川的力量
若是人,也可以分为两极。
那么,初识时的赵默笙和何以琛,大概便是完全相反的对立两极了。
赵默笙一直在追赶何以琛的路上,买东西,送照片,抄课表等等。
一个女孩子,完全不顾自尊的去勇敢追求,换来的却是何以琛不咸不淡的,冷冷的回应。
什么“别再我身上浪费时间”了,什么“我没有在大学谈恋爱的打算”了等等。
总感觉,赵默笙只要进一步,何以琛便会退两部,这个两极永远也没有在一起的可能。
赵默笙是什么人啊!她可是从小在蜜罐子中长大的女孩子啊!
怎么还有她赵默笙追求不到的男孩子呢?
即使赵默笙从未有过半丝半毫的胜负欲,但人的内心若是连这点勇往直前的劲儿都没有了话,恐怕,她也不是赵默笙了。
面对困难,有人知难而退,而有的人,便像赵默笙一样,即使知道自己平平无奇,没有多少光亮。
却还是愿意勇敢的一试。
但再微弱的光芒,也想拥有融化冰川的巨大力量。
这是人的正常心里,毋庸置疑。
而赵默笙也仅仅只是一个普通人,所以,她的骨子里也是有一丝丝不服输的倔强的。
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箫默
既然已经完全的追到了何以琛,赵默笙又怎么可能甘愿,让这段美好的恋情,就这样无疾而终呢?
才华横溢是一个人最好的滤镜加持
何以琛虽然为人冷漠,但颜值和才学却是有目共睹的。
在学校里,他不仅仅是法学院的大才子,身边追求他的女生也不胜枚举。
在辩论赛结束之后,赵默笙亲眼看到有另一个学院的才女,对何以琛抛来了橄榄枝。
不仅如此,连眼睛长在脑门上的许影,都因何以琛总是对赵默笙故意刁难。
可见,何以琛的优秀是非常凸出的。
一个长相平平的人,都会因为优秀而产生出一丝美好的滤镜,何况是何以琛那样的大帅哥呢?
在赵默笙眼中,何以琛本来就已经是无可取代的人了,再加上他的才华横溢给他带上了更大的光环,赵默笙怎么可能会忘了。
深爱从不需要任何语言,行动能证明一切
当赵默笙被许影刁难,何以琛总是在第一时间出来维护。
还是那种不分对错,不问是非的,盲目的全情维护。
虽然,何以琛冷冷的说赵默笙“缠人的要命”,甚至,连家里的电话号码都不肯给赵默笙。
好像,他从来就没有把她放在心上似的。
但何以琛会突然的支走何以玫,将赵默笙拉倒无人的地方亲吻,表达爱意。
他也会因为吻到赵默笙将全寝室同学的衣服统统洗了。
还会因为赵默笙的一个举动,来到照相馆挑选相机。
甚至,在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只需要三四年,他便会让赵默笙过上好日子。
这一刻,你会突然明白,何以琛所有的冷漠,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死鸭子嘴硬罢了。
一个人男人,把未来规划里的终极目的,竟然是为了一个人女人。
这些,难道还不能说明爱吗?
赵默笙和何以琛每天在一起,她又怎么会感受不到他真挚而深沉的爱呢?
其实,爱一个人,从来不需要多说什么,行动能证明一切。
试问,一个全心全意爱过你的人,怎么可能轻易忘记呢?
向善的志同道合才是开启真爱的敲门砖
若是说,赵默笙喜欢何以琛,有颜值上的吸引,有无力放弃的心有不甘,有才华横溢的滤镜,有深爱过后的真心。
那么,若是问赵默笙非何以琛不可的最大缘由,便是灵魂上的默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共同生活的两口子,因为一点点小事闹得不可开交,吵得昏天暗地。
其实,我们真的能从这些小事中看出,这两个人缺乏灵魂上的默契,更在三观上有着极大的分歧。
但何以琛和赵默笙之间,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即使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们也同样拥有高度的默契。
在大学时期,何以琛带着赵默笙去律所,当晚,大雨滂沱,闯进来一个醉酒的男人。
这男人能力有限,但却身负着巨大的委屈。
何以琛虽然嘴上说,这样的人有很多,他们又能帮得了几个呢?但行动上却从未迟疑半步。
而赵默笙当时也跟着说,能帮一个算一个。
那时的他们都还是个孩子,但骨子里却透着善良。
明知道自身力量的微小,却也心甘情愿的为正义尽一份绵薄之力。
从这一点上看,何以琛和赵默笙在向善的这方面,是有高度契合的志同道合的。
这种灵魂上的默契,才是让两个能够真正相爱的基石。
而这一点,也是赵默笙对何以琛念念不忘,不惜抛下一切回国的主要原因。
结语
有人说,越是身处黑暗的人,便越会渴望光明。
由于何以琛从小生活在苦难里,导致他个性孤僻,为人冷漠。
赵默笙就像是陡然出现在他生命中的小太阳,温暖,热烈。
而赵默笙出国的那七年,也一直处在黑暗之中。
这时,她和何以琛之间的那些美好,便如同被放大的烛火一样,照亮了她的整个生活,成了她努力向上的唯一希望。
把彼此当成太阳的两人,又何来谁配得上谁之说呢?
所以,何以琛有等赵默笙七年的借口,同样的,赵默笙也有非何以琛不可的理由。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