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箫声咽》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历来得到的评价极高。《钦定词谱》将它尊为正体,王国维也在《人间词话》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时,说这八个字把登高者的意兴写绝了,“遂关千古登临之口”。那这首一反李白浪漫之风的词作到底好在哪里呢?
一、时代的思考
这首词借女子的闺阁之情写出了历史的兴亡交替,黍离之悲,这在李白的诗歌中并不常见。但也正因为如此,诗歌中蕴含的忧国忧民之情便显得难能可贵。明月依旧,柳色常新,不能回来的是远去的王朝。灞桥边上年年都有折柳相送的人们,分别的人们也许还会重逢,失去了江山的“灞陵”却再无称霸的可能。清秋时节登临乐游原,俯瞰繁华深处的长安城,不由得叫人心潮澎湃。同样繁华热闹过的咸阳古道上,喧嚣的声响和马蹄掀起的尘土已经彻底消失。西风凛冽、残阳如血中,唯见一片陵园立于暮色苍茫中。
此时那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唐在诗人眼中早已风光不再,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李白忧国忧民的意识开始觉醒。自己颠沛流离、仕途不顺的感慨此刻与大唐危机四伏、日薄西山的命运紧密相连,一派壮阔、凄凉之景瞬间奔袭而来。物是人非的历史变迁就这样被一个内心颇为敏感的词人挥洒的淋漓尽致。此时那个“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已渐渐退隐,一个关心民生疾苦、反思社会现实的作者却扑面而来。
二、艺术的展现
这首词中,李白一反豪迈奔放、神奇飘逸的诗风,他惯用的烘托气势的夸张、排比等辅助手段也没了踪影,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10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意象叠加。但经人读来,却毫无违和之感。“箫声”“秦娥”“秦楼月”“柳色”“霸陵”“乐游原”“咸阳古道”“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10个平淡无奇的意象是作者对国家兴衰、朝代更迭、人生苦短的情感表达,作者此时的思想汇聚是如此的和谐统一,一幅幅清晰的历史画面就这样毫无防备地浮现在读者的眼前。
当然,和谐统一的不只是意象的选取,还有那始终贯穿的情感表达。“心物交融”在这一刻被作者诠释得淋漓尽致。李白把自己现实中的情绪,借用秦娥这个思夫女子之口娓娓道来,“咽”、“断”、““伤别”、“绝”、“残”,这些极具凄清色彩字眼的词语正吻合了词人此刻悲凉的心境。凄凉的氛围和时空的转换开始不断重合,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三、人生的哲理
霸凌分别的秦娥夫妇如何能承载如此厚重的情感,群像的展现才是作者极力要表达的,那是作者对历史和宇宙的思考。乐游原上的热闹场景似乎只能勾起李白的落寞之情,就在那一“绝”、一“断”中,一幅寂寥、衰败的社会图景被作者无情地揭示了出来。读者的心绪随着词境的表达开始一落千丈,寥廓、苍茫之感瞬间便弥漫而来。
彻底跌落在历史沧桑中的作者,开始对历史展开思索:残照、西风,天天如是、年年如此。儿女情长在家国命运中,只能无奈地选择妥协。“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既是历史的追溯,也是对人生的感慨。韶华不再、朝代更迭岂是人力可以阻挡,自然规律的不可逆性,让词人对历史、现实以及人生有了重新的定义。
结语:“古咏史诗中无与伦比的典范之作”,这是后人对《忆秦娥·箫声咽》又一极高的评价。集合了太多美誉的词作为何生命力如此顽强,每个读者的心中都会有不同的答案吧。
《锦瑟》——没有人能附和你晦涩的琴音,因为那是你无题的青春苦寒吟不尽,甘心做诗囚,唐朝最苦诗人的失意人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