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介绍 >> 正文 >> 正文

元宵节上元佳节,灯火阑珊话团圆人民读书

来源:箫 时间:2023/5/19

YUANXIAO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

·新春

谜面

包得住团圆的欢喜

裹得住甜蜜的思念

谜底

点我看看吧~一碗汤圆·诸事皆圆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的汉语本意是“第一个月圆的晚上”,通常被认为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但是元宵节有它自身独特的含义与形式,因此也可以被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节日。

元宵节起源的传说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有许多的传说故事,它们大都把元宵节的起源锁定在汉代,这说明元宵节在中国已持续了多年。

正月十五最早叫上元节。为什么叫上元节?这来源于道教中的“三元说”。所谓“三元”,即上元、中元、下元。这“三元”分别为主管天、地、人三官的神官。在古代,每逢“三元”的生日,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正月十五是上元天官生日,所以人们又把它叫作“上元节”。其他“两元”的生日,也被称为“中元节”和“下元节”。

“三元”节日历史悠久,据《史记·乐书》记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太一”也叫“泰一”,是春秋战国时代人们供奉的天神。这就是说,到了汉代,正月十五奉祀“天神”的活动,通宵达旦。因为奉祀天神是在夜里,家家户户都要点灯,于是这种奉祀活动到隋唐就逐渐演变成观灯赏灯的灯节。每逢正月十五之夜,京城处处张灯结彩,人们纷纷上街逛灯,煞是热闹。

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元宵节传说则来自汉武帝时期。传说汉武帝有位宠臣名叫东方朔,其人足智多谋、正义果敢,替皇帝解决了不少难题。有一天,东方朔在御花园中发现有个宫女在低声哭泣,经询问,原来这个宫女叫元宵,自从进宫以后,已经十年未见家人,眼看又一年新春将至,元宵因思家心切,不由得哭了起来。东方朔看着这个可怜的姑娘,深深表示同情,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帮助元宵与家人见上一面。第二天,东方朔扮作一个算命先生出宫,凡是找他算命的老百姓,得到的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间,长安城内人心惶惶。消息传到皇宫后,汉武帝忙向东方朔寻求办法,东方朔假意想了想,说:“听说火神最喜欢吃元宵,只要正月十五晚上做好元宵,供奉火神,再张灯结彩,弄得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皇大帝了。此外,全城百姓都要从家中出来,以消灾避难,准保长安万事无忧。”汉武帝听后大喜过望,立刻传令全城做元宵、扎花灯。等到正月十五当天,家家户户都出来赏灯,汉武帝也带着全体宫人一同出宫,欢度佳节,宫女元宵终于和家人得以团聚。从那以后,吃元宵、赏花灯的习俗就流传下去了。元宵成为了上元节的节日符号,更是团圆与甜蜜的最佳象征。

元宵习俗

每到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潮涌动。看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早已成为家家户户喜闻乐见的节日风俗;软糯甜蜜的元宵在此刻被端上餐桌,成为这个节日最大的主角。

吃元宵

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为什么叫元宵呢?元宵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这跟上元节有直接关系。

从汉代起,人们过正月十五上元节,都是成宿地观灯赏灯,热热闹闹的,到了夜里能不饿吗?

按南方人的生活习惯,夜里饿了,要吃点东西,南方人管这叫“宵夜”,北方人管这叫“夜宵”,总之都有个“宵”字。“宵夜”吃什么好呢?南方人喜欢把糯米团当零食。光有糯米没馅儿不好吃,于是人们把它包进了馅儿,取名“汤圆”。到了宋代,先是南方人,后是北方人,把“汤圆”作为上元节的“宵夜”,因为是上元节的夜里吃的,所以人们又叫它“元宵”。后来,逐渐演变成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

据史料记载,元宵最早作为节令食品是在宋代,当时也称圆子、糖元等,主要是由糯米制作而成,或实心,或带馅,有甜咸两种口味。甜馅一般用芝麻、豆沙、山楂、什锦等物,咸馅则有鲜肉、火腿、虾米等,种类丰富,味道各异。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

除了常见的煮元宵、炸元宵以外,拔丝元宵因色泽金黄、外脆内软受到人们的一致欢迎。而用芥、葱、蒜、韭、姜五种蔬菜组成的“五辛元宵”,则寓意着勤奋、长久与向上。还有一种口味别致的“酒醉元宵”,是将煮熟的元宵中浇入沸腾的甜酒,吃起来甜蜜中略带丝丝酒香,为这个美好的节日又增加了一份情趣。

元宵节吃元宵,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赏灯、猜谜

赏灯是元宵节最为传统和经久不衰的一项活动,正是因为如此,元宵节又称“灯节”。如今,每到元宵佳节,各地总要举行盛大的游园灯会。正月十三夜上灯,十八日落灯,各街市店铺出售各式花灯。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灯谜,猜谜的人很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各种大小、各种形状的灯被装饰得雅致美观,上面的对联、诗歌和灯谜使得这一节日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教育性,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舞龙舞狮

舞龙,也叫龙舞,龙灯舞或耍龙灯。龙是管风管雨的神物,最初的舞龙就是为祈年求雨。龙灯长约七八丈,在竹鼓上贴纱,作为龙形的灯龙,在龙头和龙身里,点上十几支蜡烛,然后绑在木棒上,由十几个人抬着走,由龙头追逐龙珠而起舞,姿态优美。十五夜各地也开始舞狮,俗称耍狮子、斗狮子,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文娱和体育活动,舞狮子一般由两人合作表演,双人一头一尾舞,另有一人扮作武士,手持彩球逗引,表演各种动作,吸引众人观看。其目的在于驱邪祈安,并有贺年贺节的喜庆意义。

元宵诗篇

古代元宵灯节时人流如潮,节日活动丰富多彩,而古时男女缺乏交往的机会,元宵节很自然就成了情人相会之日。所以我们看到关于元宵节的诗篇当中,有的是描写节日的壮丽景象的,有的则是描写爱情故事的。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正月十五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永遇乐·落日熔金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解语花·风销绛蜡

周邦彦

风销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画,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遂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本文综合整理自《中国传统文化概说》《道北京》《中华文化概要》(修订版),《话说民俗》,图片来自百度网

推荐阅读

往期推荐

老舍、汪曾祺、莫言……看看他们笔下的元宵节

年来七朝古人吟诵元宵佳节的那些诗词……

公告

转载请注明来自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投稿与合作事宜请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