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昆明湖小三岛最后一篇,来说说“凤凰墩”。这座人工小岛在昆明湖的最南端,位于湖南岸不远的水面中;走进颐和园新建宫门,迎面就是铜牛和十七孔桥,顺着昆明湖岸边向南走,拐个弯儿就能看见一个湖中小岛,它就是凤凰墩。之前咱们说过昆明湖三大岛:南湖岛、治镜阁岛和藻鉴堂岛。凤凰墩与南湖岛遥相呼应对峙,因南湖岛上有龙王庙,因此颇有龙凤呈祥之意。凤凰墩上遍种垂柳与梧桐,因此又暗合了“要使登临高著眼,梧桐应有凤凰栖”的诗意。
关于凤凰墩的来历,民间还有传说故事:据说八仙中的韩湘子精通音律、善弄紫金箫,未得道时在一海上小岛修行。岛上住着很多美丽的仙女,其中有一位弄玉仙子更是姿容秀丽,而且喜欢吹笛子,笛声婉转动听。有一次韩湘子听到笛声,被美妙的音乐所吸引,顺声音一路寻找,终于见到了美丽的弄玉仙子。二人结识以后,逐渐暗生情愫,相互爱慕,时常在一起箫笛合鸣,吹奏的曲子叫做《凤求凰》。不知为何,他们的感情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她认为修道之人不该贪恋儿女私情、耽误了修行。于是将韩湘子贬到一处蛮荒之地,而把弄玉仙子留在了小岛上。
弄玉仙子很是伤心,就把笛子埋在了小岛上,发誓从此再不吹奏。可谁知这玉笛每到日落之后,竟然自鸣、曲子正是《凤求凰》。人们同情弄玉和韩湘子的遭遇,为了纪念他们的爱情,便小岛称作“凤凰墩”。其实全国范围内,叫凤凰墩的不止一处,比如在江苏泰州和山东临沂等地都有叫凤凰墩的地方,不过这两处都因土墩而得名,并非小岛,所以昆明湖的凤凰墩岛显然与此无关。不过倒是听过这么一种说法,说这个小岛之所以叫凤凰墩,是因为慈禧太后拿它当过厕所。
说有这么一回,慈禧在颐和园昆明湖里泛舟游玩,突然内急,再想回住处解决已经不行了、憋不住了。随行的太监也不能到哪儿都抱个恭桶吧?就算带着,堂堂太后娘娘也不能随时随地露天解决吧?此时船只正好路过一个小岛,没办法,慈禧只好登上小岛,去树林里方便了一下。过去不是把太后皇后都比作凤凰吗?尤其慈禧,据说她得势之后强行将龙凤呈祥的图案改为凤在前、龙在后。因为太后到这个小岛上解过手,所以人们便将这里称为“凤凰墩(蹲)”。这故事也不谁编的?多了不值,最少值俩大耳帖子,这要是在封建社会,传的慈禧耳朵里,不得杀头啊?当然这是开玩笑,编这个故事的人没准儿也是开玩笑。反正皇家园林的地名不可能这么得来。
实际凤凰墩是建于清漪园时期,也就是乾隆修的,名字也是他定的,不是清末才有的,更不是因为“凤凰”在这儿蹲过。而是仿无锡黄埠墩而建。据说乾隆携母下江南的时候,御舟在无锡芙蓉湖中行进,突然太后感到不舒服,于是乾隆命令船只在黄埠墩靠岸,搀扶母亲到岛上佛寺中休息,歇了没一会儿病就好了(八成儿就是晕船)。乾隆挺高兴,为纪念此事,回京后便在昆明湖仿黄埠墩而建凤凰墩,是为其母而建,其实整个清漪园都是为了给他妈祝寿修的。这个版本的说法,还算靠谱儿。不过既然是仿造,为什么不叫黄埠墩而改叫凤凰墩呢?
关于此事,民间又有传说:当年乾隆想在昆明湖南端仿建黄埠墩,但工程十分不顺,人工建成的小岛根本待不住,屡建屡塌。乾隆大怒,最后限期十天,如果再建不好就连监造大臣和工匠全部斩首。监造大臣十分郁闷,请来高僧做了一场法事也没能扭转局面。眼看限期要到了,大家都很发愁、也很害怕。大臣更是彻夜难眠,这一晚好不容易睡着了,梦见一位老神仙来到他面前,宽慰他一番之后,告诉他:你明天见到皇帝如此这般。第二天就是最后限期,大臣被带到乾隆面前准备治罪。大臣跪地磕头,说有下情回禀:臣昨晚梦见湖神显灵,告诉我小岛建不成不是微臣我的原因,而是因为陛下您没祭湖神。
过去人迷信呐,乾隆就信了,于是带着文武百官亲自到岸边祭祀湖神。祭祀仪式完毕后,湖水忽然翻滚起来,仿佛沸腾了一般,等恢复平静之后,湖中央竟然自行“长”出了一个小岛,并且有只凤凰从岛上飞起、在空中盘旋良久。本身清漪园就是为给太后祝寿而建,“有凤来仪”岂不是大吉之兆,因此乾隆龙颜大悦,便将此岛由黄埠墩改名为“凤凰墩”。您别看岛小,故事还真不少。今天我们看到的凤凰墩,岛上有六方凉亭一座,但这不是清代古建,而是解放后新修的。
在乾隆年间初建时,岛上原有一座秀丽的会波楼,楼顶立着一只铜凤凰,据说能随风转动,楼内也供奉着一只铜凤凰,因此也叫凤凰楼或观凰楼,只是在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打进北京时被焚毁了。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