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永陵,五代十国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陵墓,俗称“王建墓”,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座建在地面上的皇帝陵墓。走进陵墓,悠长的走廊在灯光作用下,幻变成一条时光隧道,带我们穿越千年之前。由2位舞伎22位乐伎组成的24伎乐,她们日日笙歌,为王建奏响宫廷宴乐,这般畅快,以至于王建在去世后,也在棺床四周雕刻了24伎乐石像。在今天的成都,石像幻化成真实的场景,22位女子拿着复原的乐器弹奏着全新的乐谱,6位女子摇曳着婀娜的身姿,“王建”和“花蕊夫人”齐上舞台。一曲终了,观众掌声四起,《伎乐·24》制作人吴彦霖含泪微笑。
■成都永陵博物馆馆长彭建平推荐国宝守护人:吴彦霖
■守护国宝:二十四伎乐
■国宝简介:
“二十四伎乐”雕刻于永陵棺床南、东、西三面的壶门中,伎乐石刻人物的高度在24`25厘米之间。“二十四伎乐”中有(南面四人,东、西面各十人),均为女伎。24伎乐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宫廷乐队,其中舞伎二人(南面正中),乐伎二十二人,演奏的乐器有20种,23件,包括羯鼓(2只)、铜钹、贝、笙、吹叶、竖箜篌、筚篥(2只)、筝、排箫、篪、拍板(2只)、琵琶、正鼓、齐鼓、和鼓、笛、鸡娄鼓、鞉牢鼓、答腊鼓、毛员鼓。24伎乐是迄今考古发现中唯一完整反映唐代及前蜀宫廷乐队组合的文物遗存,是当之无愧的国宝文物。
收获:《伎乐·24》首演座无虚席精益求精终有回报
年,吴彦霖主动带着团队,直接扎根到永陵博物馆,开始做“二十四伎乐”的IP打造。
年1月,四川大剧院座无虚席,《伎乐·24》以红衣女子追寻“二十四伎乐”为线索,通过“红衣女子”与“道者”“妃”“将军”“王”等不同人物的相遇,将观众带入到不同时空场景交错和碰撞。考究的装束,复原的乐器,现代合声器发出鸟叫声、水声等自然之音,23件古乐器演奏的隽永传唱,让观众置身天籁,起立致敬。
收获掌声的背后,是永陵博物馆和创作团队两年来精益求精的结果。
年刚毕业的吴彦霖差点成为永陵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得知这里属帝王陵墓时,她被吓哭了,“我才21岁就要去守墓,我不干!”父亲告诉她:“这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地方,你以后会后悔。”年轻气盛的吴彦霖还是头也不回地走了。
父亲的话,应验了。年,从北大文化产业研究生毕业的吴彦霖去了故宫调研,让文物“活”起来的故宫文创给了她很大启发,巧合的是,那时永陵博物馆也正在开启相关工作。这一次,吴彦霖主动带着团队,直接扎根到永陵博物馆,开始做“二十四伎乐”的IP打造,国乐观念剧《伎乐·24》是IP呈现的第一个项目。
国乐观念剧是一个新概念的“文博剧”,创作团队和演出团队大多是成都人,标准的“成都造”。在创作时期,传统派和创新派的不同碰撞虽然交织出了令人赞叹的舞台观感,但其中的争论从未停止,“就连上台前一刻,双方的争论都在继续”。首演的成功,让吴彦霖明白“文博剧”的巨大消费市场,但因为疫情特殊时期,首演之后,整个团队都停下了脚步。她在等一个契机,将中国古代艺术再次搬上舞台,让全世界看到来自成都的独特魅力。
复原:两年来她跑遍国内外,只为再现当时的宫廷宴乐
创作团队专门去过日本,只为见一眼唐代琵琶的样貌,也走过山东河南,请老师傅制作毛员鼓。一些乐器制作出来形像音不像,还只能复工。不断复工,成了常态。
将雕刻在石头上的内容复原,到底有多难?吴彦霖苦笑了一下。乐器、妆化、音乐,每一项类别的背后都是一套专门的学问,从年到年,吴彦霖和团队每天都在拜访国内相关专家。
这么多种乐器,只有1/3的还存在,其他几乎失传。失传乐器如何复原,音色如何鉴定,成了吴彦霖要做的第一件大事。“我们和博物馆、天姿国乐的唐文婷一起组织了国内古乐的专家团队研究石刻上的乐器,在全国寻找专门做乐器复原的老师傅进行乐器制作”。
创作团队专门去过日本,只为见一眼唐代琵琶的样貌,也走过山东河南,请老师傅制作毛员鼓。术业有专攻,20种乐器,需要找到20个专业师傅进行制作,形态不仅要一致,音色也要到位。一些乐器制作出来形像音不像,还只能复工。不断复工,成了常态。
“我们花了两年时间,才制作出让所有人满意的乐器。”吴彦霖蹲在王建墓旁,看着24伎乐石刻,思绪又飞到前蜀国时期,舞伎听着悦耳的旋律,摇曳着动人的舞姿。前蜀王朝,曾为这座城市留下丰富的诗词歌赋和音乐舞蹈等艺术瑰宝,只可惜当时的乐谱没有遗留,吴彦霖只能想办法重新制谱。
1月9日,一首名叫《二十四伎乐》的古风歌曲全网上线,收获千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