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开始学习古筝,9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从一名古筝学习者,成长为古筝演奏名家、中央音乐学院古筝教授,袁莎与古筝相伴走过了三十余年。一路走来,袁莎用自己的力量为古筝爱好者打开了音乐之门。
近日,古筝演奏家袁莎个人专辑《出水莲》由环球音乐(中国)发行。新专辑选择在万里长城、居庸关前录制,还原现场绝美意境,以古筝诠释天人合一。在袁莎看来,在纯粹的大自然中,用古筝去描绘天人合一的景象才更贴切,演奏最地道的中国音乐才是对中国文化和自信的最好诠释。
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谈及如何让年轻人爱上古筝这门古老的中国乐器,袁莎表示,“无论从曲目还是呈现方式上,古筝都与时俱进。作为从业者,我们要身体力行在方方面面呈现出古筝的美。”
录制:居庸关前录制新专辑晒裂三把琴觅得佳音
专辑《出水莲》收录了中国传统音乐经典曲目、改编曲目、近代作品、当代作品与即兴创作共十二首,绝大部分作品均由演奏家袁莎本人全新编配。专辑选择在万里长城、居庸关前等自然环境录制,以古筝诠释天人合一的感悟。数千年前,古人便将演奏音色与自然界相联系,反映了中国传统音乐与万物和谐共存的哲学。
在袁莎看来,在自然环境中录音,心态与在录音室里完全不同,仿佛融入了大自然,音乐与天、地、人交融在一起,天人合一,激发了艺术家的灵感和创造力。“琴声就是我们的情感,如果你能够远离喧嚣,在这样一个宁静的、特别纯粹的环境当中去演奏的时候,心特别容易静下来,去弹出很多的细节,而且能够去感受到内心最丰富、细腻的情感。”
要在大自然中录制古筝音乐,其实并不容易,甚至困难超乎想象。袁莎透露最开始是白天录音,风吹日晒,古筝都晒裂了3把,录音器材也受潮,周遭村庄的声音以及空中的航班也很容易收录进去,于是大家决定将录音的时间放在夜里12点以后。“夜晚录音的环境特别好,完全是大自然的声音,正巧在中秋节,天上一轮明月,只有身临其境,纯粹地还原大自然的声音,以古筝描绘天人合一的感受才能更加准确。”特别有趣的是,为了保证真实的录制效果,录音还将鱼跃入水的声音收了进来,“这与后期合成自然音效的专辑完全不同。”
整张专辑从经典名曲《平湖秋月》拉开帷幕;先行曲《长相思》根据历代诗人诗歌中汇聚的情思改编而成,引入古典吉他,讲述真切的思念;《出水莲》作为主打曲,融入竖琴,诠释千回百转的“惆怅之美”、花未全开月未圆的缺陷之美;《空谷幽兰》《秋山听禅》等即兴创作将天人和谐、宁静平和、人生哲思、世间深情等意蕴包容进曲中。
在袁莎看来,古筝的音乐表现力非常强大,“它既可以是大道至简,也可以描绘金戈铁马,古筝这件乐器它的表现力是无极限的。古筝年的历史,所有的人文内涵、美学积淀,都体现在这些作品当中。这张专辑当中,我主要希望体现古筝艺术最精髓的精神和气质,就是敦厚和诗意。”
演奏:中西合璧将中国传统音乐传播到全世界
为了实现优质的聆听效果,袁莎在新专辑中不仅用到传统乐器笛箫,还引入了竖琴、吉他等西洋乐器的和声与音色,丰富了乐曲的色彩感。
“我从小接受的是西方体系的音乐教育,背的谱是交响乐,也练习钢琴,虽然从事的是古筝这样一个中国传统的乐器演奏工作,有着深厚的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积淀,但是中西合璧的创作思维和演奏习惯一直流淌在我的血液里。”从小,袁莎就对音乐有着很好的理解力,在父母与老师的培养下,6岁的袁莎开始学习古筝,9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被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录取,走上了专业之路,至今,袁莎已在全世界将近30个国家演奏过。
袁莎透露,自己对古筝的演奏和理解分为几个阶段,“最开始年龄小的时候,我会演奏一些高难度技巧的曲子,稍微成熟一些,面对西方观众,我会去适应西方的现代审美方向,我也会用我们的中国乐器去展现现代风格,其实是一种不甘落后的心态。到了第三个阶段,自己的演奏和思想完全成熟之后,我真正明白我需要用我们最纯正最地道的中国传统音乐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我们的中国传统艺术。”
令袁莎印象最深的一次演奏是大概20年前,“当时刘索拉老师邀请我一起去参加德国柏林艺术节,她说我们要展示我们自己最地道的音乐。”于是,袁莎用了潮州活五调的作品,“那首作品非常惆怅、缠绵,很美,是不同流派的最地道的古朴的音韵。但我并没有原封不动地用,而是进行了融合,在前面留白的地方,刘索拉老师很自然地加入了哼鸣,与我们合作的是一个美国蓝调的黑人爵士乐鼓手,他很自然地把鼓点也加入了进来,三者的结合瞬间产生了一种神奇的化学反应。演出效果非常震撼,大家都被这种中西对话和交融迷住了。”
这次演出对袁莎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启发和体验,“我深深地着迷于我们中国文化中,大浪淘沙积淀下来的优秀的传统元素,如戏曲的元素、古曲的元素等,多年来我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整理和订谱工作,其中一些作品,我将它们和西方乐器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传播到全世界,希望带动西方的观众慢慢了解中国传统乐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