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上方小蓝字乐器-中外乐器即可加入我们的大家庭
年,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上,上海民乐一厂展位上,一组巨大的笀筒格外惹眼。它的创意,来自上海民乐一厂的笛箫制作师傅戚伟康。
戚伟康15岁便进入上海民乐一厂工业中学学习竹笛演奏和竹笛制作,三十多年来,他一直在乐器生产第一线,制作的笛箫不计其数。
持笛进入学校爱好才是老师
戚伟康从小喜欢吹笛子,他是带着笛子上的民乐一厂的工业中学。因为爱好笛子,使得他对学习制作笛子兴味盎然。爱好与工作能够融合在一起,是人生一大幸事,戚伟康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人。
戚伟康记得当年教自己制作笛子的师傅叫翟长艾。他有着丰富的制作笛箫的经验,工艺精湛,唯一的不足是不会吹笛子。在民族乐器制作行业,很多善于制作的老师傅都不会演奏,这种情况十分普遍。从旧社会过来的师傅原本就是被动地学一门手艺以养家糊口,并未钻研演奏。在新时代,乐器工厂对工人的要求也提高了,希望制作乐器的工人既能制作乐器,也要懂得演奏,这样他们才能鉴别乐器品质的高下。尤其是制作竹笛的年轻学徒,如果会演奏竹笛,对所制乐器在音色、音质的辨别上会胜过不善于吹奏的人,进步也会更快。
因为会吹奏竹笛,戚伟康似乎有着比旁人更高的领悟力。随着竹笛制作数量的变化,他的制笛技术也一步一个台阶地向前迈进。戚伟康忘不了当年学徒时,他在高温下用烧红的铜条烫笛孔,烟雾穿过竹节四处弥漫。在炉火和高温下,戚伟康汗流浃背……周而复始地重复着看似简单的工作,戚伟康的双手在磨砺中结满了老茧。
三十年间,戚伟康从一个毛头小伙子,成长为民族乐器制作领域承上启下的一代人。而今,他会把自己的感受和对音色、音质的理解融进每一根横笛和竖箫,并已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制作风格。
精心调试竹笛制作一丝不苟
一位已故的竹笛演奏家曾说:制作一支理想的竹笛,材料占60%,制作工艺占40%。可见制作材料的优劣对乐器开说是十分重要的。戚伟康说,竹笛选材要选择生长五年以上、自然风干三年以上的材料。“紫竹、苦竹、斑竹、湘妃竹都能做笛子,但现在流行笛子用苦竹制作,箫用紫竹为好。”
竹笛看似很简单,虽然只是寥寥几个孔,但下点位置不够精确,整个竹笛的反应和音色都会受到影响。另外孔的形状、向内倾斜的角度的大小,都会影响笛子的音色和灵敏度,尤其是吹孔的角度。每个吹奏者的口风力度以及习惯都不尽相同,但要找到大家都认可的角度来就需要通过与演奏家沟通,不断调试,不断积累经验。好在戚伟康自己会吹奏竹笛,因而能制作出演奏家普遍认可的竹笛来。戚伟康在市面上曾发现很多笛子“不通”,所谓不通就是音不准。“音不准的乐器是没用的。”他说,笛子的灵魂是八度,八度不准,整个笛子的音肯定不准。戚伟康的经验是在制作过程中要边做边吹,目的是要制作出保证音准的笛子来。“当然,前提是在选料、烘烤工艺及制作过程中,要一丝不苟。”他说。
无论中西乐器,调试是决定乐器品质好坏最重要的一环。一把小提琴做好后,装配、调试要花很长时间的,而笛子的调试也一样不容忽视,需要花时间慢慢调整。“用手工调节笛孔的大小比例,修正数越小,说明你的笛子成功率越高。”戚伟康说。
提升内在品质杜绝外表花哨
戚伟康称,他接触过许多种类的竹子,紫竹笛、苦竹笛他都做过。每次制作笛子之前,拿起一根竹材,内径、外表要仔细品鉴,看它适合做什么调门的,然后进行烤制。他称,现在制作笛子的人大多用苦竹,我想在材料上是否能改变一下?戚伟康也尝试过用各种材料制作笛子,也用红木制作过笛子,但他经过实践发现,最好还是用竹子制作的笛子音色更纯净自然。戚伟康认为,目前制作笛子的难点是竹子越来越难挑选,好竹子越来越少。但是他又说:高手是能用一般的材料制作出好的笛子来。由此也能说明高超的制作技艺能够弥补材料的不足。戚伟康说,竹子是天然的,肯定要有一个修正数。一根竹子,要改变它的音色,只能从加工上动脑筋。“现在常说改革,光从外表上改变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往往是加工制作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改动,会对音色、音质、音量上有很大的帮助。外行看不出来,认为你的笛子没变,但内行会发现你的笛子在内在品质上会有一个提升。”他还说,笛子的好坏不在你是镶牛角、象牙还是雕刻谁的诗句,那只是外表的东西,真正体现内在本质的是音质、音准。我们作为制作乐器的人,提高音色、音质、音量的品质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外表的花哨不是我们要干的事情。
广交音乐朋友提高制作技艺
记者问戚伟康:中国竹笛是否还有改良的空间?他回答:应该有。戚伟康在他的制作生涯中也尝试过制作七孔笛、八孔箫及其他一些改良乐器。但是最普遍、最流行的还是传统的六孔笛,他说一般吹戏曲的人还是喜欢用六孔笛。戚伟康见过一些改良的架键的笛子,也未见它们得到普及推广,说明不是所有改革、改良的乐器都会得到普遍认可。如果经过改良的笛子与西洋木管乐器长笛很接近,即使它拓宽了音域,也可能会失去一些中国竹笛最本真的东西。
年上半年,上海民乐一厂接受了为中央民族乐团制作了一批仿敦煌壁画乐器的任务,其中制作排箫、笛子的任务就落到了戚伟康的头上。
看着来自敦煌壁画上的排箫和笛子的图纸,戚伟康开始有些无从下手。古代排箫的律制与现代的律制肯定是有区别的,如何把现代的笛乐律制、排箫律制与敦煌壁画上排箫、竹笛的形制融为一体,使古老的乐器发出新声,是戚伟康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在经过多次试验之后,戚伟康根据多年制作经验,巧妙地调节竹材内径,探寻音准的最佳音位,最终达到形制与音准、音色的和谐统一。当著名竹笛演奏家、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王次恒用戚伟康制作的排箫和笛子完美演绎敦煌古曲的时候,戚伟康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欣慰。
感恩工厂培养制作高端乐器
通过制作竹笛,戚伟康与很多专业人士和热爱音乐的文化人成为了朋友。
著名南派笛子大师陆春龄与戚伟康私交很好,不仅教他吹笛子,还给他一些很好的制作建议。“他要求我制作的笛子八度、泛音都很到位,这一点没错。”戚伟康记得有一次陆春龄老先生凌晨四点钟打电话给他,亲热地聊了半天。戚伟康说,演奏家的理念对我的制作影响很大,我会根据他们的要求去制作和调整,尽力满足演奏家的要求。他坦言:在演奏家的帮助下,我才会有今天。
戚伟康说,当年制笛的同事有60多个做笛子的人,如今只剩下他和另外一个师傅从事竹笛制作。面对这种景象,戚伟康初衷不改,也不会后悔当初的职业选择。他说,后悔的话我早就离开这个行业了。世事更迭,戚伟康多年的坚持,对所从事的竹笛制作不离不弃的执着令人感动。他说,现在他只制作高端的笛子,低端产品基本不做了。著名演奏家陆春龄、唐俊乔及上海民族乐团等专业团体的演奏家手中都有戚伟康制作的笛子。
“从内心来说,我有所追求,希望把制笛技艺传承下去,为民族乐器事业做一点事。”他真诚地表示:是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培养了我,我愿为民族乐器事业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其实戚伟康并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记者问他在从艺三十多年的经历中,还有哪些令他难忘的事情?他仔细回忆着,笑笑说:现在一时想不起来了。
岁月如水,穿过竹笛内径,从音孔汨汨流出,冲淡了记忆。惟有悠悠旋律,带着青春的记忆,带着他毕生的追求随风而去。
点击“原文阅读”
可进入我们的网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