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介绍 >> 正文 >> 正文

仙到玉屏留古调,客从海外访知音非遗周末聚

来源:箫 时间:2025/1/1

印象贵州网讯(本网记者袁小敏)贵州东面巍巍山间,被誉为中国箫笛之乡的玉屏,在历史长河的浸染中孕育了声名远扬的箫笛文化,一脉相传的手工技艺,成为一张走向世界的特色名片。10月6日,非遗周末聚玉屏专场在贵阳文创园进行了一系列精彩的玉屏箫笛非遗展示。据了解,玉屏箫笛始制于明万历年间,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年,玉屏箫笛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玉屏箫笛与茅台酒、大方漆器一道被列为贵州三宝。

玉屏箫笛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吴继红

神箫仙笛遇知音

仙到玉屏留古调,客从海外访知音,这是玉屏侗族群众中流传的两句话。相传三百年前,玉屏有一个姓郑的人,在一次赶场时候认识了一个自称鹿皮大仙的道人,他们两人一见如故,情趣也十分相投,遂结成为知己。道人时常在山上徘徊低吟,诉说他对当朝的不满。有一天他从山上采来一根竹子,将它制成箫吹奏起来,引起知交的共鸣。不久道人要远游他乡,便把制作箫笛的技艺传给了这位姓郑的朋友。从那以后,郑家就开始自制自销箫笛。故事虽然传神,但据历史记载,玉屏箫笛确是在明代万历年间由郑维藩所创。

动人故事总是惊人的相似。非遗周末聚展演现场,箫笛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吴继红说起了他的故事:一次省外玉屏箫笛展演时,遇到了一位对贵州人敬佩、非常认可玉屏萧笛文化的老大哥,对精巧的玉屏箫笛非常感兴趣。看到那位老大哥如此关心贵州,关心玉屏箫笛的发展,吴继红被打动了,便与老大哥相互留了联系方式,老大哥奋力学习吹奏箫笛,俩人因箫笛结缘,兴趣爱好十分相投,现在闲来无事飞奔千里也要“斗斗曲”。

谁家玉笛暗飞声

吴继红告诉记者,自己是从年起从事箫笛制作的,20多年来,他在箫笛制作中精益求精,将师傅刘文忠身上的箫笛制作技艺与自己的体会融汇贯通,创新了玉屏状元箫、竹根箫、尺八箫等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一名技艺精湛的箫笛制作师,同时也得是精通乐器、书法和雕刻的艺术家。玉屏箫笛用一笔一划在箫笛上做繁复的手工雕刻。做玉屏箫笛雕刻的人,都需要有比较高的书法造诣以及炉火纯青的刀法。用双刀雕刻而成的各式图案,极得中国画神韵。由于箫笛是条形,构图也只能是条幅,在空间、时间、表达主题上都受到严格限制。但创作者敢于在方寸空间里造形变象,创造出古朴韵味的精美图案。

说着,吴继红随手拿起自己制作的一只箫吹奏起来,箫声清越动听,直抵灵魂,有静心凝神之功效。再看看摆放着的其他箫笛,精美的箫笛雕龙画凤,古色古香,有的箫笛上雕刻有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等唐诗宋词,文艺气息扑面而来。也有“中国玉屏”、“平箫玉笛”、“神箫仙笛”等字样,极具艺术感,还有浮雕的龙凤、祥云图案。作为古风爱好者,即便不会吹奏,只是单纯拿在手里静静观赏,也是一种特别的享受。

闲把玉箫吹一曲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非遗展演中,笛子合奏《欢庆》,悠扬欢畅的笛声,将现场观众带入了一片喜庆中,关于丰收的、关于团圆的、关于欢庆的……笛子独奏《姑苏行》节奏轻松明快,向现场观众呈现了古城苏州的秀丽风光和游人的愉悦心情;箫独奏《思》让人印象深刻,演奏者只是拿着箫往台上一站,瞬间显示出了文人雅士的气质,吹奏的箫声让人忍不住思念故乡;琴箫笛合奏《凉凉》也让观众大饱耳福。《箫笛与民族服饰展演》让人看到了“中国风”与“民族风”的完美结合,相得益彰。

玉屏箫笛,音韵清越,工艺精巧,是玉屏侗、汉、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发展融合的结晶。玉屏非遗专场展演过程中,许多观众对箫笛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不断有人前来与吴继红询价、攀谈、请求吹奏,他为人随和,对来人询问不厌其烦,请求一一满足,耐心解答。都说音乐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深耕一个人的气质,我想,大抵如此。闲把玉箫吹一曲吧,既炼心又怡情。

编辑:圆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3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