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介绍 >> 正文 >> 正文

揭秘敦煌壁画中十三种古乐器有一种曾使用了

来源:箫 时间:2025/3/12
北京中科白癜风刘云涛 http://www.csjkc.com/zjtd/m/421.html

“世界上只有一个敦煌,要是没有了,很多中国古典文化艺术就见不着了。”敦煌莫高窟共有个洞窟。其中,与音乐题材相关的洞窟多达个,约占整体数量的一半。

这些音乐壁画不仅是乐人们在当时的真实写照,也是解开我国古代音乐史之谜的一把钥匙,除了琵琶等一些常见古乐器外,还有很多“生面孔”,我于10月24日参观了故宫敦煌特展《敦行故远》,我们一起去看看敦煌壁画中那些不为大众熟知的古乐器。

钢方响

“方响”是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的梁国,方响由十六枚上圆下方、厚薄不一的长方形铁片组成,分两排悬于架上,用小锤击奏发音,多见于宫廷乐队,民间很少使用。

“方响”有铁板琴之称,《旧唐书》中就有:“西凉清乐方响,一架十六枚”的记载。唐代诗人杜牧有《方响》诗歌传世,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也有“小楼深巷敲方响,水国人家在处同”的诗句。可见方响在唐代之盛,在敦煌唐代之后的壁画中常方响的出现,如敦煌石窟等窟。这个乐器一直沿用到清代,历经了上千年。

贴金彩绘石伎乐俑

石俑身施红彩,皆深目高鼻,身着圆领左衽束腰长袍,是典型的胡人打扮,分别执琵琶、笙、横笛、贝螽、排箫。

大圣遗音琴

此琴为神农氏,琴面为桐木斫,色黄质松,纹直而密,纳音微隆起。紫檀岳尾,制作细润精致。额下由轸池向外微坡,护轸系原作,岳、尾均有后换痕迹,装旧青玉轸足一副,足雕葵瓣纹,轸作6棱尖底,系明黄丝绦长穗。以指扣琴背,音坚松有回响,按弹发音清脆,饶有古韵。

"大圣遗音"琴是最珍贵的传世古琴之一,也是传世唐代古琴中最为完好的一件。琴腹内池的两侧有朱漆隶书款"至德丙申"四字,表明此琴制于唐肃宗至德元年,即公元年,应为安史之乱之后的作品。四字款表明这是一件宫廷用物。

大/小忽雷

大小忽雷是唐代宰相韩滉参考西域曲项琵琶形制创制而成,是我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与唐代敦煌壁画中西域曲项琵琶有一定关系。因其发音忽忽若雷而得名,又称龙首琵琶或二弦琵琶,民间流传甚少。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唐代制作的大小忽雷各一件,被誉为稀世珍宝。其中小忽雷曾被清康熙年间著名传奇剧本《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所得,两弦轸上刻有他的题诗,他还为此创作了一部《小忽雷》剧本。

神仙鼓

是小手摇鼓(拨浪鼓)的变体,将多个手摇鼓串于一体共同演奏。敦煌榆林唐15窟飞天奏壁画中,也有一柄贯两鼓的乐器形象,在壁画中还常与鸡娄鼓一同演奏。

小杖鼓

小杖鼓又称长鼓,常被用作歌舞伴奏和器乐演奏,在敦煌北魏壁画和云冈石窟北魏的浮雕中常能看到早期杖鼓的形象。隋唐时期中原又称其为都县鼓或腰鼓。清代之后,中原地区渐不流行,朝鲜族民间流行渐盛。

琵琶

此琵琶背纹饰精美,以黑漆为底,上绘高山、古树、楼阁、流水、帆船。画面立体,层次丰富,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斗笙

清代宫廷比较正式的朝会、祭祀场合所用的乐器。有十七簧笙与十三簧笙两种,两种笙笙苗数相同,惟簧数不同。笙在中国传统乐器中十分常见,敦煌壁画中亦有很多笙的形象。

胡琴

敦煌壁画隋唐洞窑中有不少葫芦形乐器形象,有学者认为其造型依据是琵琶,也有学者认为其与火不思、扎木聂、考姆兹等民族乐器关系密切。

胡腾舞铜俑

舞俑形象与唐诗中描绘的胡腾舞的场景极为相似,造型传神。胡腾舞是唐代著名的健舞,舞蹈以跳跃和急促多变的腾踏舞步为主,隋唐时期的“西凉乐”被视为国乐,演奏时常伴以胡腾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