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发展 >> 正文 >> 正文

万千气象音乐与考古碰撞新钟声楚天新

来源:箫 时间:2022/11/10

音乐与考古碰撞新“钟声”

——专访中国音乐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幼平教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方琳

4月1日晚,应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之邀,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幼平教授做了一场《曾侯乙:音乐与考古的交响》讲座,这也是武汉大学珞珈考古系列讲座之一。讲座中,李幼平细数曾侯乙墓考古发掘的“音乐元素”,以及国内外音乐界、考古界历时40多年对中国编钟的“钟爱”与研究。音乐与考古结合带来了怎样的新“钟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就相关话题专访了李幼平。

大晟新钟在密歇根大学音乐厅成功演奏。

曾侯乙编钟传递中国声音

曾侯乙,随州擂鼓墩1号墓墓主人,曾侯乙钟磬金石礼乐之器的拥有者。年,他的墓葬被偶然发现,一大批音乐文化遗存现世,包括乐器、文字、图像以及礼乐器组合等遗物遗迹,其诸侯身份对应三面悬挂钟磬金石乐器的礼制,一钟双音的确证,乐律文献的发现,使音乐学与考古学交叉融合,一个新的学术领域“音乐考古学”顺势而成。

李幼平教授在武大学过考古,又是音乐学专业出身,参加过曾侯乙编钟出土10周年、30周年、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主编了相关纪念文集,一路走来,对于编钟音乐考古心得颇深。他认为,曾侯乙编钟的应用正在经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大国重器的标志和中国声音的范例。

年10月27日,钟声悠扬、鼓声阵阵,第七届世界军运会在武汉圆满落下帷幕。

年4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印度总理莫迪在湖北省博物馆同赏千年曾侯古钟,共叙中印古老文明。

年7月6日,作为G20峰会“感知中国”系列活动,湖北省歌剧舞剧院随访德国,在古典音乐之乡奏响金钟玉磬,展演《编钟乐舞》。

年1月21日,“中埃建交60年庆祝活动暨中埃文化年开幕式”现场,《两个伟大文明对话》主题演出在编钟礼乐《金石和鸣》中拉开序幕。

还有,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及颁奖音乐,千禧年奏响的跨世纪“中华和钟”,香港回归庆典仪式演奏的编钟交响乐《天·地·人》……曾侯乙编钟所承载的文化传统,无疑使它成为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使者”。

年以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随州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进行了一系列发掘,发现了年代比曾侯乙编钟早余年的成套编钟(4件甬钟、1件镈)。迄今为止,随州、枣阳、京山一带发现的曾国国君或贵族墓葬已达20余座,出土有钟、磬、鼓、瑟、琴、笙、排箫、篪等多种乐器数百件。其中,编钟所属年代,几乎贯穿整个曾国历史数百年。

从年8月1日出土、初步清理,到搬上舞台、再发新声,围绕曾侯乙编钟开展的艺术创作、舞台表演活动,持续了40多年。李幼平认为,曾侯乙编钟正在经历从“钟鸣寰宇”到“寰宇鸣钟”、主客体互换的历史变迁与角色转变:在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中,编钟素材频频出现;在各种文化类影视网络节目中,编钟成为焦点;在全国多家音乐类博物馆,曾侯乙编钟复仿制品都是镇馆藏品;在学术界,编钟更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3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