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简要说说扬州。
很多人认为,扬州之所以能名满天下,得益于隋炀帝做了十年的扬州总管,登基后先后三次巡历扬州,当然,最后一次是因其朝廷即将倾覆而逃命来的,最终也死在了扬州。隋炀帝在扬州还写过几首诗,前人评价也还不错。其人其诗,为扬州的名气贡献不小。其实扬州在汉时就很有名气,那个时候叫广陵,到现在,扬州市还有个区就叫广陵。史载魏晋时期的艺术家嵇康善弹古曲《广陵散》,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到了唐代,扬州更是成为了名噪天下的繁华之都。扬州是富裕的代名词,是享乐的代名词,是歌舞升平的代名词,从此就与封建时期的中国文化历史难解难分了。南朝宋人殷芸的《殷芸小说·吴蜀人》一文:“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资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由此可见那个时代扬州声名之盛,简直一时无两。
其次来简要说说杜牧。
杜牧是(年-约年),字牧之,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号樊川居士,后世称“杜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他与杜甫是远房亲戚,有共同的祖先杜预。杜预在小编以前介绍杜甫的文章中提到过,他是西晋灭吴,完成统一大业的统帅之一。杜牧少年风流高才,于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时高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他既是大诗人,也是散文家,还是一个很有政治才华和抱负的官员。作为诗人,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美妙绝伦的诗歌;作为散文家,留有著名的《阿房宫赋》等;作为官员,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曾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作为风流才子,他曾先后三次到扬州,留下了诸多为世人所知的风流韵事,也留下总共十二首与扬州有关的诗歌。杜牧在扬州的传说及其诗歌,也为扬州的美名增添了不少的风采。后人只要一提到扬州,就会想到杜牧。杜牧的这些诗歌,被后世多位诗词大家反复唱和、借用,经久传唱不衰。其诗与同期大诗人李商隐齐名,世人将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将杜牧与李商隐并称为称为“小李杜”。
赏析杜牧所有扬州诗中的代表作《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郭:外城。山郭指依旧的城镇。
酒旗:古时的酒店都流行在门前挂一种作为标记的小旗。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四百八十寺:南朝尤其是梁陈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大建佛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多。
扬州的繁华盛名使得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一时云集,留下了诸多诗词佳作。关于扬州的诗,最为著名、流传最为广泛、久远的只有两个人的诗作,那就是李白和杜牧。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千古绝唱,后人对此诗赞赏有加,却似乎鲜有唱和、借用。
而杜牧的《江南春》、《寄扬州韩绰判官》、《赠别二首》、《遣怀》等等,后人却有诸多的唱和、借用或者化用。比如,宋代黄庭坚在其诗《广陵早春》中写道“春风十里珠帘卷,仿佛三生杜牧之。”南宋姜夔在其词《扬州慢》中写道“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清代袁莹在其诗《论诗绝句六十首》中写道“十里扬州落魄时,春风豆蔻写相思”宋代贺铸在其词《晚云高》中写道“二十四桥明月夜,弭兰桡。玉人何处教吹。可怜宵”元代倪瓒在《殿前欢》中写道“十年一觉扬州梦,春水如空。”
上面无意中将李白扬州诗和杜牧的扬州诗作了对比,小编初衷是为了并赏,而不是要将他们的作品比个高下。这点,小编必须声明。
杜牧《江南春》语意清楚明白,勾勒出了一幅令读者心旌摇荡的春天扬州的全景图。“千里莺啼绿映红”,后人有质疑说“千里”应为后来传抄者的笔误,将“十”字多加了一撇,于是“十里”变成了“千里”。持此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明代文学家杨慎。而持“千里”观点的代表人物胡震亨同为明代文学家,他反驳说:“杨用修欲改“千里”为“十里”。诗在意象耳,“千里”毕竟胜“十里”也。”小编个人赞同胡震亨的观点。毕竟如果改了,这幅全景图的意象就逊色得多。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对这一句的理解,也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此句实写景物,只抒发个人对美景的感受,并无更深的含义。另一种观点认为,杜牧有坚定的反佛者,他所处的时代,朝廷过于崇尚佛教,导致佛教恶性发展,影响到了政治生态,而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后世普遍认为佞佛是南朝日渐衰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杜牧此诗有讽刺现实的意味。由于小编前期略微研究过韩愈写给唐宪宗的《谏迎佛骨表》,(点击前面《谏迎佛骨表》可看原文)因此了解到唐朝从宪宗到文宗时期的皇帝没有不崇佛的,这是事实。杜牧也写过一篇类似的政论文章《杭州新造南亭子记》,被认为是杜牧反佛的檄文,有人将其与韩愈的《谏迎佛骨表》并称为反佛论的“双璧”。由此可知,《江南春》的“讥讽说”是很有道理的,小编亦持支持态度。
此诗历来负有盛誉,来看看历代名家点评
宋人张表臣《珊瑚钩诗话》: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帝王所都而四百八十寺,当时已为多,而诗人侈其楼阁台殿焉。
清人何焯《唐三体诗评》:缀以“烟雨”二字,便见春景,古人工夫细密。
清人黄周星《唐诗快》:若将此诗画作锦屏,恐十二扇铺排不尽。
清人周咏堂《唐贤小三昧集续集》:字字着色画。此种风调,樊川所独擅。
清人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江南春景,描写莫尽,能以简括,胜人多许。
清人严长明《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二十八字中写出江南春景,真有吴道子于大同殿画嘉陵山水手段,更恐画不能到此耳。
清人范大士《历代诗发》:“四百八十寺”,无景不收入结句,包罗万象,真天地间惊人语也。
杜牧出身名门,长相俊美风流,才华横溢,公子哥的习气还是有一些的。史载杜牧向来好声色,而且其这声色爱好搞到世人皆知,其纵情欢场多年,沉迷到让他的上级很不放心,要暗中派人保护的程度。大和七年(公元年)杜牧应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之邀来到扬州,入其幕中作推官。扬州纸醉金迷,令杜牧十分称心。杜牧常在夜间到十里长街忘情声色,牛僧孺不便劝阻,但是又担心声色场所不安全,便密派兵卒三十人,换了便服,暗中随身保护杜牧。
可杜牧大概是太贪玩太专心欢娱了,居然始终没有觉察到这个事儿。到大和九年,杜牧应诏即将往长安履职,牛僧孺为其饯行。席间嘱咐杜牧:以你之才气,前程锦绣不可估量,但是我担心你对男女之情不加节制,将有伤身体。杜牧答道:我还是蛮洁身自好的,你就别瞎操心了。牛僧孺笑而不语,让人取出并当面打开一个小书匣,里面都是便衣的密报,上面记载着:某夜,杜书记过某家,无恙。或者‘某夜,杜书记宴某家,无恙。’杜牧顿时语塞,羞愧得流泪下拜,表示谢意。
不过杜牧玩归玩,却没耽误写诗。
几次赴扬州的这些年里,在其繁忙的狎妓之余,犹自写下了十余首美好的诗歌,几乎每首都是经典之作,为后人争相传诵。小编贴几首相对更为知名的,以资并赏: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赠别二首》
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