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发展 >> 正文 >> 正文

琵琶一曲忆垓下,十面埋伏祭项羽

来源:箫 时间:2023/5/27

琵琶一曲忆“垓下”,“十面埋伏”祭项羽

“十面埋伏”是我国历史上留下来的著名古曲之一,与“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渔樵问答”、“汉宫秋月”、“阳春白雪”、“胡笳十八拍”并列为十大名曲。

“十面埋伏”本是琵琶独奏,但是到了清朝中期时徽商之中有一位姓胡(名字想不起来了)的年轻商人天资聪颖,擅长古琴,将原来是琵琶曲的十面埋伏用重新改编成了古琴可以演奏的曲谱。

“十面埋伏”又名“淮阴平楚”,这首曲子以楚汉相争的最后一战“垓下之战”为背景,韩信与垓下一战中布下十面埋伏,彻底断绝了楚霸王项羽的退路。一战将天下无敌的楚霸王十万楚军全部歼灭,并逼得项羽乌江自刎,奠定了大汉朝四百年的江山。

曲谱最早见于《华秋萍琵琶谱》,后经专家考证,其作者是明末时期的琵琶演奏大家汤应增。近代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最擅长此曲,弹奏之时,时而金戈铁马、时而悲壮激昂。激昂时如两军对垒,杀声四起,鸣金、击鼓、剑弩劲射、人马辟易之声如在耳边,俄而细不可闻,如深夜之时四面低沉而悠远的楚歌之声,更有项王乌江自刎之悲壮之声,汉军争夺项王之身时蹂践之声。

该曲分为三个部分十三小段:

第一部分: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描述了汉军大战前的准备,表现出汉军将士威武的军阵,渲染出两军即将展开战斗的战争气氛。

第二部分: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曲中利用节奏的变换,一张一弛之间将大战中紧张的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营造出一种汉军伏兵四起,楚汉两军殊死相搏的惨烈情景。九里山大战则是整首曲子的灵魂部分,两军厮杀至此时,楚军已显出颓势,胜利的天平开始倒向汉军。

第三部分: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这一部分描写了项王垓下被围,四面楚歌中带八百亲随突围,至乌江边上仅余从骑二十八人,力战后自刎而死的悲壮。塑造出了项羽慷慨悲壮,英雄末路的艺术形象。

听众初闻之,有两军对垒之兴奋,而后似目睹项王自刎之悲痛,待得汉军分争项王之时的蹂践声起,听者已是涕泪满襟,情难自己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