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发展 >> 正文 >> 正文

南京地理第2期丨长干里,青梅竹马发源

来源:箫 时间:2023/6/12

地名是留在大地上的历史,是文脉与乡愁的寄托!

南京建城年来,诞生了无数令人难忘的老地名。然而,随着城市的变迁,不少老地名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

年,南京有关部门组织了一次“十佳老地名”评选,乌衣巷、朝天宫、桃叶渡、成贤街、龙蟠里、夫子庙、长干里、孝陵卫、莫愁路、虎踞关这十个特色鲜明的地名成功入选。

在这十个老地名中,长干里尤为特殊,这是南京最古老的地名之一,如今却已踪迹难寻。

在历史上,长干里是南京城南门户。越王勾践在此筑越城,南京建城史从此开端。战乱之时兵家必争,烽烟连天;和平时代则是繁华之地,万家灯火。

无数诗人在长干里留下了传世名篇。唐代大诗人李白一首《长干行》千古流传,其中“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更是贡献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个成语,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南出中华门城堡,过长干桥即古长干里范围,大报恩寺塔和雨花台依稀可见。

溯源

南京年建城史开端

古代南京人称山垄之间为“干”,即两山之间的长条形平地,“里”即为古时居民区的通名。

古长干里,位于中华门外长干桥南。广义上的长干里,南临雨花台,北至中华门,东抵赤石矶,西接凤台山。

长干里地势险要,前临雨花台,后靠秦淮河,因此是建城自卫的理想位置。公元前年,越王勾践在此筑城,也就是南京城的雏形——越城。

吴越争霸,是江南地区早期发展史上的大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击败了穷兵黩武的吴国,尽收包括南京地区在内的吴国领土。灭吴第二年,越国就在长干里一带修筑越城,以此对抗楚国、齐国。

关于越城的位置,史书上记载颇多。南朝《丹阳记》记载:“越城,去宫八里。”也就是距离六朝宫城八里。《建康实录》记载更是详细:“越王筑城江上镇,今淮水(南)一里半废城是也。越范蠡所筑城……在三井冈东南一里,今瓦官寺在冈东偏也。”

越城遗址在宋代还被作为军寨,明代与举世闻名的大报恩寺东西相对,清代中期尚有遗存。综合史料及考古发掘成果,可以确定越城就在中华门外长干桥西南一带。

越城虽然被称为城,但其实规模很小,周长只有“二里八十步”,大约相当于米,顶多算是一个大型军事堡垒。

越城被认为是南京地区建城的开端,南京年建城史,就是从越城开始计算的。从小城堡到十朝都城,屡毁屡建,南京逐步确立了中国“江南第一城”的地位。

古地图中显示,长干里位于六朝宫城之南。

文脉

李白《长干行》千古流传

长干里之所以闻名于世,不仅因为其地势险要,风光秀美,更在于这里是繁华之地,人文荟萃,被历代文人学士所歌咏。

诗仙李白曾多次畅游南京,并留下了几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如《登金陵凤凰台》《长干行》《金陵酒肆留别》《劳劳亭》《登瓦官寺》等。

开元十三年,李白秋游南京,一踏上金陵大地,“吴声”“西曲”这些清新别致的民谣,就令诗人感到新鲜无比。《长干行》这首清新质朴的诗歌就是在认真学习吴地民歌的基础上创作的,在这首诗中,以居住长干里的一位商妇自述的口吻,回顾了她与丈夫相爱的过程,同时表达了对远方丈夫炙烈忠贞的爱情,从而塑造了一位爱情专一、感情丰富的女性形象。

《长干行》一出,轰动全国,并流传千古。现代常用的成语“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即源于《长干行》中“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的诗句。男孩骑着竹马(将竹竿当马骑),女孩手持青梅,两人围绕着古井旁的木质栏杆追逐嬉戏,一幅南京老城南的童趣图景如在眼前。

除李白外,崔颢、杨万里、郑板桥等诗人都曾游历长干里,并留下了不少诗文。

英国人手绘的清代大报恩寺和长干桥

风物

长干故里与古刹梵音

明清时期,文人雅客谈到金陵风光,必说四十八景。

金陵四十八景代表了南京最好的景致,又有深厚的人文渊源,如莫愁烟雨、石城霁雪、牛首烟岚、北湖烟柳、灵谷深松等,其中,“长干故里”也是其一。“故里”二字,体现了南京人难舍心中的长干情节。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长干里一带,也曾是东南佛教中心。

三国孙吴时期,在此建有南京最早的佛寺建初寺。东晋时期的长干寺,寺中有两座阿育王塔。东晋孝武帝时期,僧人慧达在长干寺内发现佛祖真身舍利以及发、爪等物。梁武帝时期曾大规模扩建,并将舍利分别藏入两座阿育王塔地宫之内。

隋唐时期长干寺逐渐破败。唐长庆四年,润州刺史李德裕打开阿育王塔地宫,发现21枚舍利,将其中11枚迁往润州(今镇江市),在北固山甘露寺建塔供奉。

北宋大中祥符年间,重修长干寺,并新建佛塔,这座新建的佛塔八面九层,高尺,初名“真身塔”,建成后由宋真宗赐名为“圣感舍利塔”。

元朝寺庙被毁,仅存残塔。明成祖朱棣在此重建寺庙,赐名大报恩寺,并以精美绝伦的琉璃塔而闻名于世。

明代《南都繁会图》中的南京市井生活,集市上人流如织。

街市

来宾街市与米行大街

明代长干里形成了两个专业分工很强的集市。一是经营粮食及副产品为主的大市;二是经营竹木炭薪为主的来宾街市,以坐落于此的来宾楼而得名。

享有“南京本土《清明上河图》”之盛誉的著名画作《南都繁会图》,曾展现出明代南京繁华的市井生活。我们可以想象,数百年前,长干里集市上也曾人流穿梭,商贩叫卖不绝,热闹非凡。

清代中后期,南京需用粮食数量巨大,各地运粮船频繁抵达,长干桥下形成上、下两个米船码头。一年四季,除寒冬冰雪封港外,粮船都很拥挤,特别是新米登场后,上、下码头米船云集,因而米行应运而生。一时间,米行鳞次栉比,米行大街之名由此而来。

新中国成立后重建长干桥,刘伯承亲笔书写桥名。

传承

刘伯承亲笔书写“长干桥”

长干里地名已久远,唯一传承这个地名的建筑载体,是中华门外的长干桥,杨万里诗中曾记载“长干桥外即乌衣”。

长干桥坐落在中华门南面,横跨秦淮河,正对雨花台,始建于五代十国筑金陵城之时,历代都曾重修。

据史料记载,长干桥原为木桥,长约百米,后因年久失修而坍塌。南宋咸淳年间,马光祖赴任建康(南京)知府后重建。

明代初期,朱元璋建造聚宝门,再次重建长干桥,五拱青石结构的长干桥作为城南咽喉要道,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宋、元后,长干桥曾叫过长安桥、聚宝桥。

年12月,侵华日军进犯南京,守军将领唐生智下令炸毁长干桥中间拱桥,阻挡日寇进攻。

新中国成立后,古城南京迎来新生。年,南京市市长刘伯承下令将长干桥改建成钢混结构水泥大桥,并亲笔书写“长干桥”三个字。

历代诗词精选

长干行(节选)

(唐)李白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长干曲(节选)

(唐)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寒食前一日行过牛首山(节选)

(宋)杨万里

出了长干过了桥,

纸钱风里树萧骚。

若无六代英雄骨,

牛首诸山肯尔高?

题杨雪樵金陵策蹇图

(清)林则徐

斜日西风万柳条,

栖鸦流水旧魂消。

即今仍踏长干路,

官爱江南为六朝。

金陵怀古:长干里(节选)

(清)郑板桥

逶迤曲巷,

在春城斜角,

绿杨荫里。

赭白青黄墙砌石,

门映碧溪流水。

细雨饧箫,

斜阳牧笛,

一径穿桃李。

风吹花落,

落花风又吹起。

编辑:胡成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