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发展 >> 正文 >> 正文

自然的箫声

来源:箫 时间:2022/6/3
白癜风应多吃什么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19/5772783.html

庄子·齐物论1·自然的箫声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

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嚎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冷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注释

南郭子綦(qí):楚昭王的庶弟,字子綦,居住城南,故取号南郭。

荅(dá)焉:离形去智的样子。

颜成子游:子綦的学生,姓颜名偃,字子游,死后谥成,故名颜成子游。

籁(lài):为云箫,即排箫,竹类乐器。长短不等的竹管按照凤翼排成,参差不齐。

呺(háo):同“号”,吼叫。

翏(liù)翏:远远袭来的风声。

畏隹:通“嵔(wěi)崔”,山势高峻参差的样子。

枅(jī):柱上横木,此指横木上的方孔。

謞(hè):箭射出的声音。

宎(yǎo):风吹入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喁(yú):应和的声音。

泠(líng)风:小风,清风。

知识拓展

人籁、地籁、天籁

“人籁”是竹箫吹出的音声,来自于人,夹带着人的喜怒哀乐;而“地籁”则是众孔窍发出的声音,来自于万物,因物不同而“万窍怒呺”。无论是人籁,还是地籁都须仰仗外物,才能发出声响。

“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辨宜,居鬼而从地。”故礼“有序”,乐“和谐”。礼乐始于夏商,以“金声谐玉振,钟鼓调管弦。鼓器分八类,乐奏有源源。”而“八音”具;到初周成于周公,以“礼有五经,莫急于祭。”而“制礼作乐”;到东周“礼坏乐崩”,故有春秋孔子,以“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而开儒家之先河,承前启后,肇中华“礼乐之邦”,让“人籁”之音传承延续至今。

孔子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点染着人生的铅华;“竹林七贤”则“以山水喻人,以山水寄情”,玄远着生命的格调;而阴阳家邹衍以“邹衍吹律,能变寒谷生禾黍”,玩转着回春的天人感应。天工开物,物近意远,绝唱着“地籁”的箫声。

独“天籁”无须借助外物,包万象之机于虚怀,含万物之灵于风神,无拘无束,自然发声,物我两忘,任然和畅,乘化逍遥。故“人籁”、“地籁”是“有声之声”,“天籁”是“无声之声”

郭美华:

逍遥之为游,是整体世界与自我主体的双重建立。

世界里有我,我在世界里。

但世界里不仅仅“唯有独一之我”,而是有“无数众多以我自称者”。

人皆以我自称,便有诸多对待。

自我对世界,自我对他人,自我对万物。

于人而言,这些对待都以“声音言语”的方式呈现出来。

从“言”出发,对待呈现出更为复杂之状。

言与能言、言与所言、能言与所言、此言与彼言、言之所谓与言之所涉、言之所明与言之所蔽,等等。而要“言”之,则是任一言者所立之“此言”,如何与“既有之言”不成对立之言?——齐之言如何与不齐之言相区别?

任一立言者,一方面自明其言,一方面了悟他人之言。就本质而言,他也只是万言之一言。由此,“任一立言者”能否自以为立于“道”乃至自同于道而“以泯灭自我之外的万言”而“齐之”?

就任一立言者之为“一物”而言,自身之在,与万物之在,同在,他能否自以为是唯一的真实之在而湮灭万物之在而齐之?

从逍遥而游,至于“齐物”,论题的主旨,从整体世界与自我的双重建立,转而为整体世界中自我与他者乃至万物的“同/异、等/差”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