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发展 >> 正文 >> 正文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怎么理解

来源:箫 时间:2023/8/6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

“灯火阑珊”勿作“良夜将逝”解,“灯火阑珊”虽然是灯火渐渐散尽的意思,但这儿说的是天空飘洒下来的礼花,快接近地面时早已熄灭散尽,所以即使头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却是昏暗的。

这句话最主要是理解“那人”是谁。我觉得“那人”是辛弃疾。作为一位“以文为词”的爱国词人,他将他全部的心血都投掷在复兴山河的事业上。但是他处的那个偏安一隅,党争繁乱的朝代,注定了他的志向不可能有所实现。

但是辛弃疾不像苏轼一样知道如何退,他只会一往而深,九死未悔。而这句词正是他心中这种孤寂感的写照:元宵繁华乐事,而灯火阑珊,寂静无人之处的唯有自己。

此时投射的不单是元宵,更是辛弃疾的整个人生体悟,于浊浊人世,靡靡之音中,在众人皆醉中,唯有他清醒地看着一切,孤独而执着地追寻、坚持着他的信念。

出处: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原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东风吹开了元宵夜的火树银花,花灯灿烂,就像千树花开。从天而降的礼花,犹如星雨。豪华的马车在飘香的街道行过。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转向西边,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辛弃疾:

少年显志

辛弃疾在年少时延续了家族的传统习字练剑,遍读经典,知识的渊博程度不但让同窗们佩服不已,就连白发苍苍的老师也对这个学生颔首称是。

他喜欢结交有理想,有抱负的朋友,党怀英就是其中的一个,作为辛弃疾的同窗,他们经常切磋诗词歌赋,水平都非常之高,被称为才子“党辛”。

才华初现

金朝的金熙宗昏庸无能,成为金朝朝野上下的心病,而完颜亮审时度势,一举发动政变,让金熙宗退位,自己取而代之。

他一上台便采取新吏治,让群臣对朝中大事进行议论,并鼓励谏言献策,得到了大家拥护,而朝野对他的上位由怀疑变成了逐渐认可。

然而本性难移,完颜亮早就觊觎南宋这块肥肉了,他决定出兵南侵,朝野一致反对,认为此时应该休养生息,不宜发动战事。

然而完颜亮看来,南宋的赵构昏庸无能到极点,宋军更是不堪一击。他做梦都想着杭州这块富饶的土地,因此不顾群臣的反对,执意领军南下。

此时的辛弃疾,一心期盼着南方的军队能够横跨长江,驱除金人。在听说完颜亮准备率军南下时,他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恨不得立即率军直捣黄龙,取完颜亮的首级,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只可惜他手无兵权。

赤手擒叛贼

耿京便派副手贾瑞和辛弃疾一起去南宋,面呈宋高宗归顺的书信。两人带着耿京和一众义军兄弟的希望,来到了南京。

巧合的是,此时的宋高宗因为长期在杭州宫中感到烦闷,正好来南京巡视,恰逢从北方来的两个归顺的臣子,他们非富非贵,身处北方,却对大宋竟有如此的忠心,让高宗感动不已。

高宗龙颜大悦,立即封官行赏,耿京被任命为天平军节度使,加封辛弃疾为右承务郎,义军中被奖励的兄弟也有数百人众。

铁汉也有柔情时

根据辛氏族谱的记载:

第六世,幼安公,讳弃疾,行第一,号稼轩。宋绍兴十年庚申五月十一日卯时生。开禧丁卯年九月初十日卒。葬洋源。室赵氏,再室范氏,三室林氏。

生子九:稹、秬、稏、穮、穰、穟、秸、袖、赣。女二:长,幼。

辛弃疾的元配夫人赵氏正是江阴人,此时的辛弃疾一心想着收复北方的失地,尽快可以回自己中原的家,然而当发现他的愿望在短期内无法实现时,只能退而求其次。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5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