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张飞的唯一一次PK
何东升
《三国演义》里有一个“三顾茅庐”的典故,被后世当作珍惜人才,求贤若渴的代表,脍炙人口,传颂至今。
按照正史《三国志》记载和小说《三国演义》描述,“三顾茅庐”是真实存在的史实。特别是诸葛亮《前出师表》里那句“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几乎就是这件公案的铁证。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就在刘关张三兄弟第二次前往隆中之后,在诸葛亮和张飞之间就发生过一次斗争。当然,这场斗争的胜利者既是诸葛亮,也是张飞。
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不顾舟车颠簸,去了两次茅庐。刘备这人有城府,没说什么;关羽性格沉稳,也没有说什么。倒是张飞是个急性子,茅草脾气,心里就很窝火,回去后骂骂咧咧的,嘟囔着要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给捆回来。
这个想法当然立即遭到了老大刘备的训斥。刘备一贯礼贤下士,怎么可能容许这么粗鲁地对待一个名士。张飞当时虽然口头应承了刘备,答应不再产生这个想法。但离开刘备的住所后,张飞居然私自行动了。他找来一条绳子,骑上一匹快马就赶赴隆中,直奔草庐而去了。
刘关张三人两次没有见到诸葛亮,虽然每次都有理由,而去每次的理由都很合理,也很凑巧。但事实上,诸葛亮就在家里,并未外出,只不过他是在试探刘皇叔的诚意。甚至,可以推测,他一定在某个别人看不见的角落,偷偷地打量这三个客人,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
张飞这次单独行动,并没有讲究什么礼节。到了草庐之后,就一脚踏开栅栏门,闯了进去。进去以后,发现诸葛亮端坐在庭院当中,正在把玩一支竹箫。身边停留了很多鸟,各种各样的,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
据说诸葛亮能够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既有智力超人的缘故,也有交游广阔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项别人都没有的特异能力——能听懂鸟类的语言。诸葛亮不但能听懂鸟类的语言,也能用箫声操控鸟类的行为。所以每隔一段时间,诸葛亮就会吹动竹箫,把四面八方的鸟类聚集到家里,听鸟类叽叽咋咋地说话。这些鸟类就会把一段时间的所见所闻谈论出来,诸葛亮会把这些重要情报收集起来,供自己参考。
看到张三爷闯了进来,诸葛亮坐在原地纹丝未动。他似乎早已猜出来对方的来意,并想好了对付的手法。张飞看见诸葛亮就破口大骂:“你这个诸葛亮,你一个乡巴佬。我大哥刘备是汉室宗亲,身份高贵,事务繁忙,凭什么低三下四地来请你?凭什么受你的戏弄?”
骂完之后,张飞偷眼看看诸葛亮,发现对方依然纹丝不动,似乎根本没有发现自己的到来。张飞想,如果真动粗,把这村野匹夫捆回去,哥哥那里还真不好交代,得想个办法整治一下他,让他心服口服地跟自己回去,哥哥面子好看,对自己也是一桩功劳。
于是,张飞喘了口气,低头想了想,然后对诸葛亮说:“旁人都传闻你很有本事,哥哥对你一直念念不忘。张某我就不知道你有什么本事?到底是不是一个徒有虚名的假高人?”
诸葛亮一下子明白这个浑身黑炭般的将军的来意了。抬起头来,悠悠说了一句:“原来是张将军啊,早闻大名,早闻大名啊。”然后又顿了一顿,接口说道:“我更闻大名的当然还是你的长兄刘备,听说他仁德待人,信义卓著,到处都在传扬他的高贵品德;然后是你的关二哥,他勇力过人,冠绝三军,天下没有人比他力气更大……至于你,恕乡下人孤陋寡闻,还没有听说过什么特别的地方?刚才那句早闻大名,说的有点唐突,还请张将军见谅。”
诸葛亮早知道张飞也是一员虎将,勇力和关羽不相上下。但诸葛亮更知道,要折服一个人,必须在他最得意的地方折服,才会让他心服口服。所以这一番言语,明里谦逊有礼,其实满含讽刺,他是故意要激怒张飞。
果然,张飞暴跳如雷,开口大吼:“刘皇叔仁义慈善,这个我信服。关二哥重情义,讲义气,张某也佩服。但说起勇力,我张某人也是天生的好汉一条,决不输于二哥。丈八高的大汉,我张飞随后提起来扔他二十丈远,你凭什么说我张某没有什么特别?”
诸葛亮一看,这莽夫果然上套了,就悠悠地说:“原来张将军是很有力气的,失敬失敬!”“张将军既然能把丈八高的大汉提起来扔二十丈远,那么我今天倒想见识见识将军的本事。”说着,诸葛亮从地上捡起一根羽毛,问张飞:“一个大汉和这根羽毛,哪个重一些?”
张飞说:“当然是大汉重啊,你这乡巴佬,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要问我!”诸葛亮说:“我敢和张将军打一个赌,要是将军赢了,我立即跟将军回去,给刘皇叔负荆请罪,如果输了,将军给我磕头道歉。”急性子的张飞立即就嚷嚷:“赌什么?”
诸葛亮将手里的羽毛示意给张飞,然后说:“就是这根羽毛,别说二十丈远,将军只要将它能扔过旁边的这个栅栏,就算将军勇力过人,就算将军赢。”张飞转眼看了看旁边围着院子的木栅栏,虽然张满了各类花草藤蔓,但高不过五六尺,算是一个小矮墙。也就没有细想,立即回话:“好,一言为定!”
说着抢过羽毛,顺手就扔了出去。结果,一阵微风吹过,羽毛打了几个旋,又轻轻落在了地上,并没有飞过栅栏墙。张飞一看就急了,立即用了更大的力气,将羽毛扔了出去。但外甥打灯笼——照旧,那羽毛还是打了几个旋就落地,好像张飞用多大的力气跟自己无关似的。第三次,还是如此。
诸葛亮冷眼看着张飞气喘吁吁,额头冒汗,就说:“将军不要气恼,不要气恼,力气这东西是天生的,不要勉强,要是累坏了身子,叫诸葛某人于心何忍啊。”然后,诸葛亮从身边随手抓起一直小鸟,顺手一扔,只见扑棱棱一声,那小鸟飞过木栅栏,飞向了远方。
诸葛亮回头看着张飞说:“请将军算笔账,这只小鸟身上该有多少根羽毛啊?”
张飞即刻就懵了,没有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只是觉得对方力大无比,这么多羽毛,还包括小鸟,人家轻轻就扔了那么远。果然是高人!立刻跪地磕头认罪,然后什么话也没有说,闷头就出了草庐门。
走在路上,张飞气闷不过,就边骑马边挥动鞭子乱打乱舞,以发泄心中的烦躁。结果,马鞭撞上了一只不长眼睛的小鸟。虽然打赌输了,但那时诸葛亮的小技巧,真实的张飞,那是力气很大的,那小鸟一挨马鞭就掉地上死了。
张飞在小鸟上吃了亏,所以就特别在意这只小鸟。他下了马,拾起那只小鸟,用了更充足的力气,摔了出去。让张飞意外的是,那小鸟并没有像羽毛一样打旋,而是直直的飞了出去,飞了很远。
张飞楞了一下,立刻明白上当了,口中骂了一句人,然后回头又冲草庐而来。回来的路上,张飞说,被这鸟人戏耍了一回,我这次要找回来。他不是不出山吗,要在这里隐居吗?我就烧了他的草庐,让他没有地方住,他不就得跟我哥哥回去,这样既出气,又办了事,两全其美啊。
一把火,草庐变成了废墟,好在诸葛亮早有防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最可惜的是,那些停留在院子里还没有飞走的鸟类,也被大伙烧死了很多。诸葛亮为了表示对这些曾经给了自己很多帮助的鸟类的怀念,就在地上拾捡了一些完整的羽毛,制作了一把羽毛扇。据说,这扇子有百鸟的灵气,扇一下,就能帮助诸葛亮想出三条计策。
火烧完了,张飞到处奔忙了一番,却没有找到诸葛亮,只能闷闷地回去。诸葛亮当然是藏起来了,他藏起了做了两件事:一是安排家里的事务,做出山的准备;二是准备地图之类的资料,规划那篇名垂千古的《隆中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