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北京的老百姓举行了盛大的祭孔仪式,当地的上层名流纷纷按照传统仪式,对华夏文化的“至圣先师”孔子祭拜,然而虽然每年北京都有这个活动,但是年这场显得格外的珍贵,因为就在这一年的头一年,北京不再属于中国。
年7月7日夜,日本为了进一步蚕食我们华夏大地,以一个士兵失踪为由,强行发动了“七七事变”,对中国华北地区进行了野蛮侵略。
中华儿女当即奋勇抵抗,时任中国领导人蒋介石,在年7月17日召开紧急会议,强调: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年7月26日下午,嚣张的日本华北驻屯军直接向中国北平政府发出了“最后通牒”,让中国军队撤出自己土生土生的国土“平津地区”。
对于日军的嚣张跋扈,时任中国北平主将宋哲元坚定的给予了拒绝,并向全国保证中国军队将“坚决守土抗战”。然而遗憾的是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跟日军相比较差的太远,年7月29日为了保住有生力量再图反击,中国军队不得不主动撤出了北平,即今天的北京。
年3月这场祭祀的“主角”,是一群身着华丽服装的少年,他们庄严的站的笔直,只为将自己最崇高的敬意给予孔子。
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最早的孔子祭并非叫“孔子”,而被称为“释奠礼”。根据《礼记·文王世子》的记载,早在周朝就有按四季释奠于先师的礼仪,来表示尊师重道之意思。
但是那时“释奠”的对象并不是孔子,而是远古时期各个贤师的统称,直到隋朝开办科举,需要将各项教育工作符号化,作为隋之前最德高望重的孔子,才被符号化成等同于“先师”。
此后的朝代一举办“释奠礼”,往往就都选择把孔子搬出来拜。同时因为教育是一个民族传承的根本,孔子也渐渐成为了华夏文明传承的基础。
也正是因为“祭孔”代表了华夏民族的延续,中国历代帝王都尤其的重视,规定在举办祭孔典礼的时候,要用麾、金钟、玉磬、鼓、搏拊、柷、敔、琴、瑟、排箫、笙、箫、笛、埙等奏起《大成乐》,年3月虽然古代王朝已终结,但是民间保存住了这些奏乐仪式。
仪式“主角”的少年们拿出笛子、长箫、“排箫”(上图有点异形,不敢确定就是)吹的不亦说乎,在乐器声音的陶醉之下,一时间整个现场,中国千年历史的魅力让人如痴如醉。
至于为什么少年身前,会整整齐齐的摆放着琴,在古代琴素居“堂上乐”的地位,《圣门乐志》中更是将其视为“是声乃声之元,天地之中气,万世作乐之根本也”。
因而作为国家最重要活动的“祭孔”典礼,琴成为了核心乐器之一,甚至以琴的多少,来判别“祭孔”的规格。
而除了奏起《大成乐》之外,整个祭祀活动还会使用节、羽(即雉羽)、籥(yuè)、干(盾牌)、戚(斧头)演绎起《祭孔乐舞》,图中年3月的祭孔典礼上,少年即拿出了“干”、“戚”作为表演道具,演得霸气四射。
年的北京城已久是日本人的天下,而日本想消化这里,即是从文化上同化我们,因而在日本要同化的前提下,北京人依旧进行代表华夏或者中国文化传承的“祭孔大典”,是需要十足的勇气,万一北京城的日军介意,可能引来的就是无情的杀戮。
作者推荐:斯大林为什么死守基辅不放?明明知道不撤退,会遭遇围歼
二战中最“骨气”的君主,签割地协议后无颜见百姓,退位“谢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