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前景 >> 正文 >> 正文

刘雪庵南来雁改编热潮下的杰出产物

来源:箫 时间:2023/3/7
最好白癜风医院咨询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刘雪庵《南来雁》:改编热潮下的杰出产物

刘雪庵是中国音乐史上颇具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在抗战歌曲、艺术歌曲、流行音乐、钢琴音乐、戏曲配乐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建树,留下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

其中他在年根据琵琶曲谱《平沙落雁》创作了钢琴曲《南来雁》,既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又融合了新颖的创作手法,通过改编使钢琴这件西洋乐器焕发出独特的中国魅力。

▲刘雪庵

二十世纪初,当钢琴艺术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后,中国的音乐创作者便思考如何使这门外来的艺术在中国生根和发芽,其中首要面对的就是钢琴创作的问题。只有以中国化的钢琴作品为基础,才能推动这门艺术的普及和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民歌、器乐等多种类型音乐无所不包。所以当时很多音乐家都将目光投向了传统和民族音乐,试图以改编的形式创作出全新的作品,钢琴改编曲应运而生。

具体来说,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是萌芽时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赵元任先生创作出了《花八板和湘江浪》,由此拉开了中国钢琴改编曲创作的序幕,随后李荣寿和沈仰田,也先后创作出来《中国戏剧曲》和《中国戏曲钉缸》,他们的这些尝试,为随后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发展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赵元任

其次是发展时期。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美籍俄裔作曲家齐尔品先生。曾在中国举办了“具有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创作比赛”活动。在这次比赛中,除了刘雪庵所创作的《南来雁》脱颖而出,获得了比赛的大奖,贺绿汀、江文也等多位优秀音乐家的作品也受到了业界内外的普遍好评。

新中国成立后。又先后有马思聪、陈培勋、桑桐等作曲家,创作出了《越调三首》《卖杂货》《兰花花》《内蒙古民歌主题七首》等佳作。与之前的作品相比,这些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更加完善,使中国钢琴作品改编曲发展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类型。

再次是成熟期。文革十年,对于其他艺术门类来说都是停滞的十年。但是对于中国钢琴改编曲来说却是飞速发展的十年。因为只有通过对传统音乐作品的改编,才能避免一些政治风险的发生。所以改编成为了当时钢琴创作的唯一方向,也涌现出了王建中的《梅花三弄》、黎英海的《夕阳箫鼓》等一系列佳作,直到今天还在广为流传。

▲示意图

最后是多元时期。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中国和外国文化交流的密切。也涌现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和技法。谢耿的《霓裳羽衣曲》、朱嵩的《双鹤听泉》等作品,都与传统改编曲有着较大的不同,体现出了当代作曲家对传统音乐和钢琴艺术全新的认识和体验。“换而言之,钢琴音乐经过与中国文化的碰撞融合,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中国的传统与民族文化不但历史悠久、类型丰富,更有着不同于西方音乐作品的美学特征。对此中国音乐创作者是有着明确认识的,在对作品进行改编的过程中,尽可能完美保留和再现了原作品的审美特点。

在《南来雁》这首作品中,刘雪庵利用高超的创作技法,对原乐器的音色进行了惟妙惟肖的模仿,使钢琴这门外来的乐器发出了民族乐器的新声响。所以认知和表现出这些特有的美学特征,正是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关键所在。

▲刘雪庵

自钢琴艺术传入中国后,“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钢琴音乐进入中国之后,这一艺术种类会有怎样的发展及变化,是谁都无法预料的”。

而中国钢琴创作者却开始了对钢琴艺术的民族化改造历程,并最终获得了成功。钢琴改编曲正是硕果之一,同时也是中国音乐工作者对世界钢琴艺术发展作出的独特贡献。

所以在今天的钢琴欣赏、演奏和教学中,理应对这些作品有充分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以丰富的艺术修养为基础,以扎实的演奏技术为保障,真正演奏出这些作品的精华所在。这既是这些作品的价值和魅力使然,这是当代中国钢琴艺术工作者和学习者的责任和使命所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6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