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前景 >> 正文 >> 正文

柳毅传是唐传奇中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优

来源:箫 时间:2023/3/4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50616/4639953.html

本文乃“王琦说旅游”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柳毅传》是唐传奇中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作品。我们知道,唐传奇主要脱胎于六朝的志怪小说,但又有显著区别。六朝的志怪小说只限于搜奇记逸,一般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唐传奇则是有意做小说,有思想倾向,有艺术构思,其内容也由志鬼神世界的“怪“而转向传人间世事的“奇”,中间虽也多少杂有神鬼怪异,但着眼点却明显的是人间现实。《柳毅传》就是这样一篇小说。它通过柳毅为遭受夫婿公婆痰虐的龙女传书,以及龙女归嫁柳毅,亦即人神相交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封建婚姻制度给广大妇女造成的被大焰苦,以及人民群众对于实现爱情和婚姻自主的美好愿望。柳毅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也是作者着力歌颂的人物。

《柳毅传》

他在泾阳路上邂逅“蛾脸不舒、巾袖无光”而牧羊于道中的龙女,看出龙女一定有什么苦楚和心事,就主动向她了解情况,这显然是出于同情。而当龙女向他倾诉了自己的悲惨遭遇之后,他气血俱动,义愤填胸,毅然答应龙女托他传书的请求,并且恨无毛羽,不能奋飞,恨不得立刻飞到洞庭,一下子解除龙女的痛苦,则又充分表现了他见义勇为、急人之难的优秀品质,他之为龙女传书,是出于义愤和同情,没有丝毫的自利动机,完全是光明磊落的侠义行为。所以,当龙宫宴会上钱塘君借酒使气强行逼婚的时候,他不是顺水推舟,趁机定下既有同情、又有一定好感的龙女为妻;而是冒着生命的危险,挺身直斥钱塘君的无礼行为,为捍卫自己的“义行”和“操贞”,“敢以不伏之心胜王不道之气”。

《搜神传》中的龙女

这充分表现了一个正直之士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可贵品格。然而他对龙女到底是有感情的,在洞庭夫人举办的宴会上,他面对有“依然之容”的龙女,明显地流露出“叹恨之色“,最后以恋恋不舍的心情辞别了龙女和龙官。也正因为他对龙女怀有爱悦的感请,所以当龙女化作范阳卢氏嫁给他,而又担心是异类而遭嫌憎的时候,他却毫不介意,诚恳地安慰龙女:“从此以往,永奉欢好,心无纤虑”。这些都说明他还是一个多情、善良而诚实的读书人。小说中的龙女,着墨虽不如柳毅那么多,但同样写得神采奕奕,朝栩如生。她由父母配嫁泾川次子,为耽于“乐逸”的夫婿所“厌薄”,又遭到爱子“而不能御子”的公婆,竟致被赶到荒野牧羊。她“风髮雨變“,其憔悴困苦之状连“陌生人”都“不忍视”。

《搜神传》龙女剧照

这无疑反映了封建婚姻制度下广大妇女的不幸遭遇。当柳毅答应给她传书洞庭的时候,她感激涕零,并且十分恳切地说:“脱获回耗,虽死必谢。”这不仅说明龙女多么殷切地希望尽快摆脱她的悲惨处境,而且说明,在她的生活圈子里,她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同情她的人。柳毅临别时随便说了句“他日归洞庭,幸勿相避”,她却认为是话中有话,便在内心里埋下了爱慕柳毅的根苗,真诚地向柳毅表示:“宁止不避,当如亲戚耳“,后来柳毅拒绝了钱塘君的使酒逼婚,她不知柳毅“乃诚将不可”还是“忿然”使气,因而感到突然而不可理解;柳毅将别龙宫,她又流露出明显的恋恋不舍的感请,其“依然之容”,使柳毅深受感动,柳毅离宫之后,父母欲把她配嫁与“潘锦小儿”,她“闭户剪发,以明无意”,而一定要嫁给柳毅,所谓“当初之心,死不自替”。

《柳毅传》在越剧舞台上的呈现

她所以一心要嫁柳毅,虽然也有报恩思想,但主要的还是因为她深深地受上了柳毅。经过她的力争,终于取得父母的同信,最后使她如愿以偿。龙女为摆脱不幸境遇和为争取爱情婚姻自主而作的努力,同样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广大妇女对于封建婚姻制度的抗争。龙女以范阳卢氏女的身份嫁给柳毅,开始她还不敢讲明。柳毅有些疑心,故意用话套她,她却极力支吾:“人世岂有如是之理乎!”及至生子之后,她才打扮得漂漂亮亮,主动向柳毅公开了自己的身份以及争取得嫁柳毅的经过。何以如此?因为在封建社会,妇女的家庭地位是很低薇的,稍不称丈夫或公婆的心,就有可能被休弃;而生子却常常是维系妇女与丈夫以及整个封建家庭关系的纽带。龙女懂得这一点,所以才敢在生子一个月之后向丈夫吐露真情。

《柳毅传》在越剧舞台上的呈现

但她终竞又担心自己为“他类”而遭到柳毅的遗弃,所以吐罢真言,又“泣涕交下”,后怕得哭起来。她还继续试探柳毅对她的一贯感情和态度,而当柳毅说出“从此以往,永奉欢好”,请她不要有任何顾虑的时候,她才一块石头落地,“深感娇泣,良久不已”,激动得长时说不出话来。龙女婚后和柳毅的这次谈心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同时对展现和丰富人物的性格有着重要作用。洞庭君与钱塘君不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但同样写得性格鲜明,形象生动。作者赞许洞庭君“含纳大直”,钱塘君“迅疾磊落”,大体上抓住了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洞庭君初见柳毅时的谦逊态度;他听罢柳毅的介绍,看罢龙女的书信,悲痛得“以袖掩面而泣”。

《柳毅传》在越剧舞台上的呈现

并深深怪罪自己,认为是自已把女儿推向火坑;他对钱塘君在往救女儿的过程中,那种滥杀人、广伤稼的过火行为的委婉批评等,都说明他是一个心地善良、和蔼可亲、宽宏大度的忠厚长者。与洞庭君比较,小说对于钱塘君的刻画更为出色。首先,钱塘君的出场就非同一般。龙女“远罹构害”的不幸消息传入宫中,宫中为之恸哭,洞庭君听到大为惊恐,急令左右“疾告宫中,无使有声”,以免惊动钱塘君。这不但为钱塘君的出场制造了紧张气氛,同时也为刻画钱塘君的暴烈性格作了铺垫。接着又通过柳毅与洞庭君的对话,介绍出他曾一怒而使尧遭洪水九年,还因与天将闹意气而“塞其五山”。由此不难看出,钱塘君真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至于他的正式出场,更是被描写得惊天动地,气势磅礴,充满浪漫主义奇情壮采。

《柳毅传》在越剧舞台上的呈现

显然,作者这样安排他的出场,是赋予了他一种钱江怒潮的个性特点。他大战泾川,杀人六十万,伤稼八百里,还吃掉了虐待龙女的泾川次子,虽是疾恶如仇,但也未免过于鲁莽。在宴会上使酒逼婚,更是简单粗暴得过分。但他磊落大度,能够接受批评。柳毅叱责他“乘酒假气”,“以威加人”,他即“逡巡致谢”,并做了自我批评,最后还和柳毅成了知心朋友。他的这些举动,又使人感到他襟怀坦白,淳朴可爱。这篇小说构思奇特,情节曲折,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小说开头写柳毅应举落第,泾阳访友,奇遇身遭夫婿、公婆虐待的龙女牧羊于道畔,并怀着同情和义愤的心情为之传书洞庭。接着写柳毅入洞庭,惊动钱塘龙君。钱塘君一举断金锁,掣玉柱,擘青天而飞去,很快就结果了泾川次子并携龙女而归。

《柳毅传》在越剧舞台上的呈现

故事至此,柳毅传书使命已完,龙女的苦厄亦得解救,小说似乎可告结束。然而作者又巧妙地把情节引向龙宫宴会,并通过钱塘君因酒作色,柳毅肃然拒婚,使故事再生波澜。之后才是柳毅离官。柳毅离官回家,故事似乎又告结束。不料回家之后,两次娶妻,相继而亡,第三次续娶的范阳卢氏竟然是龙女的化身。真是波澜起伏,峰回路转,叫人应接不暇。小说在情节发展中还穿插运用了一些伏笔和补叙。如在柳毅初遇龙女,二人分别时,柳毅有意无意地说了句:“吾为使者,他日归洞庭,幸勿相避”。龙女也随即答了一句:“宁止不避,当如亲戚耳。”柳毅拒婚后,洞庭君夫人又宴请柳毅。夫人命龙女“当席拜毅以致谢”,柳毅此时见龙女“有依然之容”,遂也“殊有叹恨之色”。

《搜神传》中的龙女

以上这些,都为以后二人的结合埋下了伏笔。特别是婚后二人的对话,既照应了前面泾阳相别时各人的思想活动,以及龙宫钱别时二人那种互相爱慕的感情和景况;又补叙了这样一段重要情事:柳毅离官后,龙女父母曾想把她配嫁罹锦小儿,由于她的坚决拒绝和努力争取,终于得以嫁给柳毅。这就使故事情节更加丰富、曲折而紧凑,更有利于表现作品的主题和刻画人物。这篇小说和其他优秀的唐传奇一样,其语言以散文为主,辅之以骈文韵语。散文都是浅近的文言,不象韩愈、柳宗元等古文家文章那样古雅;骈文主要是受了民间说唱文学的影响,不象六朝骈体文那样专门堆砌典故和词藻。散文多用于叙事和人物对话,骈文韵语多用于写景、状物和抒情。不论散文和韵文,都很精炼、优美、生动、流畅,读来琅琅上口,声韵铿锵。

《柳毅传》在越剧舞台上的呈现

像钱塘君的出场、龙女的回官以及柳毅、龙女婚后的娓娓谈心等,都是十分精彩感人的文字。唐传奇的这种洗练、优美而传神的语言,对后代小说和散文都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柳毅传》思想倾向和艺术构思都比较好,而故事又富于戏剧性,所以后代有许多戏曲取材于它。元代尚仲贤有《柳毅传书》杂剧,翻案之作为李好古的《张生煮海》;明代传奇有许自昌的《橘浦记》和黄说仲的《龙箫记》;清代李渔则合传书与煮海而作《蜃中楼》;当今评剧等剧种仍有《张羽煮海》等剧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6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