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金陵城里,二十四岁的李从嘉登上皇位,并改名为李煜,显然让他为后人所知的是这个名字。
我们都知道他是南唐后主,是亡国之君,却不知道他原本无心帝位,醉心山水。
我们都知道他身为皇帝无能昏庸,只知享乐,却不知道他为国家做了多少努力。
我们都知道他诗词斐然,书画出众,却不知道他用这些来怀念故国时的悲痛欲绝。
李煜只是不适合做皇帝罢了,他是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但绝非亡国之君。
南唐灭亡后,李煜被俘送到京师,在那里他将度过生命中的最后两年,带着每天对故国的思念。
冷清的房间里,李煜独坐不眠,他想起了年少时的无忧岁月和登基为帝后的纸醉金迷,那时他的身边还有温度。
他想起自己出生在南唐深宫,自幼受皇宫亲眷宫人爱宠,尚奢侈、好声色,曾用嵌有金线的红丝罗帐装饰墙壁;又用绿宝石镶嵌窗格,以红罗朱纱糊在窗上;屋外则广植梅花,于花间设置彩画小木亭,自己和爱姬周氏赏花对饮。
也曾在春盛花开之时,以隔筒为花器插花,置于梁栋、窗户、墙壁和台阶上,号为“锦洞天”。每年七夕生日时,就命人用红、白色丝罗百余匹,作月宫天河之状,整夜吟唱作乐,天明才撤去。
我还曾在当时写了几首诗词来写那一片歌舞升平,还不曾想过会有这么一天啊。
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月圆之夜,大型宫廷歌舞酒宴。出场前先是画妆。因是晚妆,为了适合舞场与烛光,画眉点唇,都不妨色泽浓艳。宫娥们刚画完妆的一刻,是何等光彩照人呀!妆毕,春殿上美女如云,她们队列整齐,鱼贯而入,虽是层层娇娘的行列,望之也顿生军旅的浩荡之感。
歌罢宴散,月色更明。当即吩咐随从灭尽红烛,纯任得得马蹄,踏着一路月色归去,方见得歌舞虽散,而余兴未尽!
那时我还在南唐皇宫,那时我还整日夜夜笙歌,那时皇后也还伴我左右,那时还有人叫我一声“从嘉”。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将李煜的思绪拉了回来,他感到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已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他走出凄冷的房间,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想到自己曾经拥有的那一片无限江山。
如今想来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这就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再次回到房间,李煜惆怅万千,走到书桌边拿起了纸笔,衣服上的雨水滴下来打湿了墨迹也完全不在乎。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写到这里李煜搁笔,眼泪已经不自觉流出,他又走向了床边,毕竟只有迷梦中才能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愉啊。
在李煜被俘的日子中,他始终时时不忘故国,心系故土,从未心归宋朝,终至客死他乡。
后人有评价说“李煜敦厚善良,在兵戈之世,而有厌战之心,虽孔明在世,也难保社稷;既已躬行仁义,虽亡国又有何愧!”
是啊,既然已经努力,就算时不待我又有何妨,我亡国无愧,纵然这样说着,李煜也还是放不下的,不然他被困京师时也不会写那么多怀念故国的诗词。
李煜啊李煜,愿你来生再也不做南唐后主李煜,只做那个无忧无虑的富贵公子李从嘉,我相信,这也是你的愿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