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周期,什么轮回,什么上帝馈赠的礼物早已标好价格,不过都是贪婪人心在回归平均值法则统御之下的起起伏伏、循环往复罢了。
——坤鹏论
坤鹏论在《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三十八)》中讲到,苏格拉底开始论证文艺的最后一部分——诗歌和曲调的形式。
诗歌由歌词、调子和节奏这三样东西构成,它们中歌词为灵魂,调子和节奏听命于歌词、完全是配合歌词,苏格拉底不断提醒,三者绝对不能本末倒置。
而且,它们都要符合前面对于题材内容和形式所定下的规范,以此为标准,对照希腊音乐中四种以地域得名的调子,苏格拉底指出,像吕底亚式、伊奥尼亚式柔缓文弱,是酒席上常用的软绵绵的靡靡之音,是理想的城邦不需要的;像多利亚式和弗里基亚式,严肃、激昂、雄壮,战斗意味强,适宜训练卫士,是理想的城邦需要的调子。
一、理想国不需要复杂的乐器
在确定了多利亚式和弗里基亚式是理想的城邦需要的调子后,苏格拉底表示,它们简洁的特性使得“我们的歌和调子也不需要弦子太多而音阶很复杂的乐器”,或者说我们所需要的调子的“音域不需要包括所有和声”。
所以,“我们就不必供养工匠来制造铜弦琴、三角琴以及所有其他多弦多音阶的乐器了”。
这样,理想的城邦就不能让制笛者和吹笛者进来,因为笛子是声音最多的乐器,多音阶的乐器其实都是仿笛子造成的。
笛子是除了人声之外最古老的乐器,通过考古发现,距今年至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欧洲就已经出现了大量骨制的笛子,说明它当时是人们演奏的主要乐器。
那么,“剩下来的只有两角竖琴和台琴供城市用,在田野牧人们可以用一种短笛(由于其的声音是高音域,所以能做出尖锐而带刺耳的声音)”。
苏格拉底表示,“我们也并非耍新花样,只不过是取阿波罗和阿波罗的乐器而不取玛息阿和玛息阿的乐器。”
二、阿波罗和他的里拉琴
希腊神话中,一位神常常担任数个职责,在前面坤鹏论讲过,阿波罗是光明之神、瘟疫之神、神谕之神,而且还是文艺之神,后来在罗马神话中他才成为了太阳神。
所以,古希腊神话中阿波罗的典型形象是右手拿七弦的里拉琴(lyre),左手拿象征太阳的金球。
他是音乐家、诗人和射手的保护神。
同时,由于是文艺之神,所以他还是缪斯女神的领导,在她们合唱时作指挥。
而他的里拉琴还有一段典故。
话说,盗贼之神且创造力极强的赫耳墨斯出生第一晚就做了小偷,到皮埃里亚山谷偷走了哥哥阿波罗的50头牛,回到家以后便将牛藏在了山洞里。
阿波罗发现自己的牛被盗后,向赫耳墨斯讨要,宙斯命令赫耳墨斯交还牛群。
但是,当阿波罗拉着自己的牛出山洞时,赫耳墨斯正坐在山洞口的石头上弹琴,美妙琴声使阿波罗异常陶醉,他竟然答应用牛换琴,赫耳墨斯终于还是得到了这些牛。
那个赫耳墨斯用乌龟壳制作的琴就是里拉琴,也被统称为竖琴,其发明者一般被认为是赫耳墨斯,该琴也成为了阿波罗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里拉琴是古希腊时期的弦乐乐器,是西方古典文明最常见的拨弦乐器,由手指或拨片拨弦发声,最初由龟壳张弦制成。
在发展过程中它产生了很多的变化样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基萨拉琴,也称七弦琴。
里拉琴的弦数不一,多数介于5~8根之间,但也有15弦里拉琴。
从古希腊乐器发展来看,以里拉琴为代表的弦乐器历史较其他乐器更早,由于它代表着希腊本土乐器,并且与具有显赫地位的阿波罗发生联系,因此在西方传统中被视为最正统的乐器,其形状一直被当作音乐的象征和标志。
普通的里拉琴声音比较轻柔,特别适合搭配故事、诗歌吟唱、歌唱伴奏使用,再加上其共鸣箱特别狭窄,便于携带,古希腊的游吟诗人经常用它来烘托气氛。
三、玛息阿和他的笛子
关于玛息阿,坤鹏论在《读会饮篇探讨什么是爱(二十四)》中讲过,他是弗里基亚的一个山林之神,擅长吹笛子,有说笛子他发明的。
不过,关于玛息阿和他的笛子还有另一个更为流行的说法,并且与雅典娜有关。
古希腊著名雕塑家米隆的雕塑作品——雅典娜与玛息阿,讲的便是这个说法,其中的玛息阿被塑造为一个野蛮、粗俗、丑陋的老人。
据说,有一天,雅典娜捕获到一头鹿,就用鹿骨做了一支双管长笛,并在众神宴会上高兴地吹奏起来,几乎所有神灵都对她的音乐大加赞赏。
不过,在众人的交口称赞中,她却发现到自己的死对头赫拉和阿佛洛狄忒在一旁掩嘴偷笑。
雅典娜非常不解,虽然她心中告诉自己,一定是仇敌嫉妒自己才故意那样做,但是,这样的说法其实根本无法说服自己。
于是,她独自一人走进弗里基亚的森林,在河边吹奏笛子,一边吹一边低头观察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差点背过气去,原来自己吹笛子时脸色发青,双颊肿胀,实在丑陋滑稽可笑至极。
雅典娜一气之下,扔掉笛子,并发下一个恶毒的诅咒:谁如果把笛子捡起,谁就会惨遭不幸。
而玛息阿刚好经过此处,无意中捡起了笛子,刚把笛子放到唇边,笛子就自动演奏起来,美妙动人。
在《会饮篇》中,阿尔基比亚德说,玛息阿吹笛子的功力极为高强,“那个仙子的嘴用乐器施展魔法,把人们吹得神魂颠倒”。
四、阿波罗与玛息阿的音乐比赛
自此以后,玛息阿的笛声打动了很多无知的乡野村民,他们从来没有听见过如此美妙的音乐,纷纷赞叹:阿波罗也未必能用他的里拉琴演奏出比这更动听的音乐!
很快,阿波罗就听到了这个传言,立刻火冒三丈,决定与玛息阿进行音乐比赛一决高下,并规定胜者可以用任何方式惩罚输者。
比赛的裁判由缪斯担当,两人各自拿出吃奶的本事演奏了三首乐曲,结果缪斯却判他们不分胜负,打成平手。
心有不甘的阿波罗看了看两人手中的乐器心生一计,提出:“你能不能学我,演奏你的乐器?把它倒过来拿,而且还要边演奏边唱,这样,才叫真本事。”
显然,笛子既不可能倒过来吹,更不可能边吹边唱,玛息阿拒绝接受挑战。
可是,阿波罗却自顾自地倒拿起里拉琴,边奏边唱赞美奧林匹斯山诸神的歌曲,歌声悦耳动听,缪斯们不得不判他为胜方。
阿波罗的惩罚十分残酷,令众人倒吸一口冷气:他活生生剥下玛息阿的皮,把他的皮钉在以他命名的河的发源处的一棵松树上。
15世纪意大利著名的壁画家彼德罗·佩鲁吉诺曾根据这个神话故事创作了《阿波罗和玛息阿》的传世画作。
上面这段传说来自公元1世纪拉丁作家盖乌斯·尤利乌斯·希吉努斯《传说集》,是他根据希腊语文献所写的、关于希腊神话的资料汇编。
五、阿波罗与潘比音乐,倒霉蛋却是弥达斯
关于阿波罗的音乐比赛还有另一个版本的传说,对手换成了希腊神话里的牧神潘,而坤鹏论在《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三十八)》中提到过的弗里基亚国王弥达斯则受邀作为裁判,最后弥达斯判定潘为获胜者,引来阿波罗的不满。
还有一说担任裁判的另有其人,他判定阿波罗胜利,而弥达斯对此表示反对,并质疑裁判的公正性,引发了阿波罗的不满。
总之,波罗对弥达斯的评判感到不满,质疑其音乐欣赏能力,于是将他的耳朵变成了驴耳朵。
弥达斯对于自己长着一对驴耳朵十分羞愧,不愿让别人看到,只好整天戴着头巾。
另一说是他戴着弗里基亚帽,而这种帽子是弗里基亚另一种独特文化。
古希腊人描绘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的形象时,为了说明他不是希腊人,就在他的头上加一顶弗里基亚人的帽子。
法国大革命时期,人们相信古罗马的获释奴隶会佩戴弗里基亚帽,这种帽子因此成为自由的象征。
这一含义一直沿用到今天,弗里基亚帽又被称为自由之帽,出现在许多拉美国家的国徽中。
但人总是要理发的,所以国王的理发师知道这个秘密。
心中一直保存着这个秘密的理发师心痒难耐,又碍于弥达斯的命令而无法说出去,在憋得实在忍无可忍时,他就在地上挖了一个洞,然后对着洞口呐喊“弥达斯国王有一对驴耳朵!”,随后把洞填平,以纾解心中压力。
不料,日后洞上长出一丛芦苇,伴随风的吹拂,发出“弥达斯国王有一对驴耳朵”的声音,弥达斯的秘密便因此泄露了给所有人。
后来,由此还衍生出了一些文学上常用的典故,如“弥达斯的评判”(外行的评判)、“弥达斯的耳朵”(掩饰不了的不学无术)、“弥达斯的理发师”(多嘴或不善保密的人)等。
与玛息阿一样,牧神潘所使用的乐器也属于笛子——排笛,是世界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在希腊神话中,它被称为“潘神的牧笛”。
潘是赫耳墨斯的儿子,是希腊神话中的牧神,掌管树林、田地和羊群,有人的躯干和头,山羊的腿、角和耳朵,其外表后来被天主教形象化成了中世纪欧洲恶魔的原形。
潘喜欢吹潘笛,因为潘笛能催眠。
潘生性好色,经常藏匿在树丛之中等待美女经过,然后上前求爱。
据神话记载,山林水泽之神绪林克斯为逃避牧神潘的追求,让河神将自己变为水边的芦苇。
潘为之神伤,削绪林克斯变成的芦苇制成乐器吹奏,用它迷人的声音来治愈失恋的痛苦,这个乐器就是排笛。
事实上,除了古希腊、罗马一带,中国、罗马尼亚和南美洲等地,都有类似排笛的古老乐器,只不过名称和造型各有不同,在中国,其近亲是排箫。
如果你想听听排笛的演奏效果,可以搜索丹娜·德拉戈米尔(DanaDragomir),她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排箫演奏家。
知道了上面的典故后,我们就该明白,苏格拉底所说的“阿波罗和阿波罗的乐器”指的是竖琴,“玛息阿和玛息阿的乐器”指的是笛子。
不管阿波罗是和玛息阿还是潘比赛,都可看作是竖琴和笛子的比赛,并且神话中明显透露着扬竖琴抑笛子的意味,比如:它们的主人,一个是高贵的阿波罗,另一个不管是玛息阿还是潘,不仅在神的地位上要低不少,还丑陋、粗鄙、好色,所以,苏格拉底对于乐器的观点确实不是“耍新花样”,它也是传统的。
六、总结
以上,苏格拉底论证了理想的城邦该保留哪些调子,摒弃哪些调子,同时,根据调子的需要,又保留哪些乐器,摒弃哪些乐器。
他接着感叹道:“凭着神犬发誓,我们从前说我们的城邦太文弱了,我们这阵子不知不觉地在清洗它了。”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请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