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歌舞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不仅现代人离不开,就连千百年前的古人,也对歌舞艺术有着强烈的需求,哪怕是去了极乐世界,也希望有歌舞相伴。在这方面做得最“夯”的就是他了,一位你不知道的皇帝。他在墓室中留下一组浮雕,同时还留下了三个谜团!这位皇帝佬到底是何方神圣呢?今天小编就来给您解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他就成都永陵博物馆的“主人”,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经过专家对永陵的考古研究,发现王建石棺的腰部有神秘人像,仔细观察发现,竟是一组浮雕,细细数来,一共有二十四个;浮雕的人物,造型各异,大部分石像还手持“奇形怪状”的乐器,而且皆为女性,从服饰和发髻来看,与中原女子有些差异,给人一种浓浓的异域风情,在石棺上雕刻乐伎都已经够奇怪的了,还要雕刻外国乐伎,这岂不是怪到了南天门?
专家们将浮雕人物的服饰和发髻与文献典籍中的记载相对比,发现她们和西域女性的装扮极为相似,进而推断出这是一群来自西域的女子;然后又在古代文献中,找到了关于这些“奇形怪状”的乐器的记载,进而确定了这些乐器的名字,接着推断出,这组浮雕表现的是宫廷歌舞的盛大场面,而表演者是一群来自西域的歌舞乐队。因此,专家称之为“二十四伎乐”。
王建做为一个皇帝,活着的时候歌舞升平也就罢了,死后还要把乐伎们刻在石棺上,也许他是怕在地下太无聊了吧,虽然专家弄清楚了浮雕的含义,但问题却没有彻底解决,很快,就出现了三个难解的谜团。
第一:伎乐群雕广场上的“二十四伎乐”,为何只有“二十二个铜像”?
为了展现千年之前的宫廷乐舞,成都有关部门就以“二十四伎乐”为主题,修建了伎乐群雕广场,可是有个问题却让人疑惑不解,“二十四伎乐”到了群雕广场怎么就变成了“二十二乐伎”呢?经过小编对浮雕的仔细观察,发现这二十四人之中,只有二十二人手里拿有乐器,所以答案就很明确了,“二十二铜像”所塑造的只是手拿乐器的浮雕,叫做乐伎,而另外两个没有乐器是舞伎,所以就被“抛弃”了。当然,小编的这一答案,也得到了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确认。
第二:“二十四伎乐”演奏的是什么乐曲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得先解这二十四位表演者,因为她们来自西域,而西域能歌善舞的女子大都出自龟兹国,所以这十有八九是一支“龟兹乐队”。根据资料记载,唐玄宗根据西域歌舞改编了一支宫廷乐舞,叫做《霓裳羽衣舞》,这只乐舞一直是宫廷乐舞的代表,直到今天也是经典。因此这二十四位伎乐给皇帝王建演奏的乐舞,也许就是经典的《霓裳羽衣舞》。因为经典的东西人人都爱,根据史料记载,王建也不是一位精通音律和歌舞的人,所以当时最流行什么就看什么,就如同我们网上购物一样,销量最高的一款始终是我们的首选,对王建来说“流行度”最高的乐舞,就只有《霓裳羽衣舞》,不选它还能选什么呢?
第三:如此多的乐器是怎么演奏的呢?“二十四伎乐”所用的乐器高达20种,有以琵琶和古筝等为代表的弦乐,也有以笙和箫为代表的管乐,还有以各种鼓为代表的打击乐等等。如此丰富的乐器是怎么配合,弹奏出美妙的旋律呢?小编在看完《24·伎乐》的表演后得出了结论,首先它们不是同时演奏的,因为这样会形成声乐之间的冲突,产生不和谐的音调,从而影响整体的观赏体验,所以是根据音律来组合乐器,再搭配舞蹈。简单的说,就是以乐器组合的形式依次演奏,在一开始就编排好顺序,什么乐器和什么乐器搭配,然后演奏完一个段落之后,就立马停止,下一件(或下一组)乐器再接着演奏,就像《红楼梦》中的《好了歌》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
如今,这“二十四伎乐”已经是成都人民自豪的文化遗产,而以此改编的歌舞剧,也经常受邀到世界各地演出,获得业界的一致好评。写到这,小编还是挺感激皇帝王建,要不是他的“奢侈”,哪有我们今天的眼福,能够在千年以后,一睹这失传已久的宫廷歌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