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鼓吹:鼓吹,古代的一种合奏乐。五代后蜀官僚李匡远,性情残忍,几乎每天要逮捕人;一天不杀人,一天不舒服。他听到有人受刑时的惨叫声,就说:这是一部肉鼓吹。见宋《类说》第二十七卷引《外史杌》。
后喻受刑的罪犯。清.蒲松龄在《聊斋志异.折狱》中写有:“堂上肉鼓吹,喧阗旁午。”鼓吹是一种汉魏六朝开始盛行的重要乐种。在秦末汉初之际,鼓吹已在北方汉族与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开始流行起来
当时,是用鼓、箫(排箫)、笳一起演奏的。笳又叫作胡笳,是一种颇具少数民族特色的乐器。最初的笳,是用芦叶卷起来吹奏的,后来就把芦叶做成哨子装在一根有按孔的管子上吹奏,也即是笳管。鼓吹后来传入中原区,被汉代宫廷所采用。鼓吹在三国时期发展。
当时,曹操曾令缪袭根据西汉以来的鼓吹曲调,填写一些反映汉朝历史事件的歌词,如《战荥阳》、《克宫渡》等。到南北朝时期,许多少数民族也相继进入中原地区。他们带来了很多本族或外族的音乐。在各族中,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对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