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资源 >> 正文 >> 正文

一本有天籁之音的中国画作品

来源:箫 时间:2023/3/21

中国传统画是美妙绝伦的,中国传统音乐是婉转动听的。那些包含音乐元素的画作,让人看着便仿佛听见了声音,令人心驰神往。炎炎夏日亦有皓月当空、清风徐徐之感。

由国家典籍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刘洁所著《画外有清音——中国画里的音乐史》便是一部收集了中国绘画中音乐问题的著作。作者挖掘音乐文献的价值,从文献与文物双重角度阐述音乐史的问题,使其成为一部兼具学术的严谨性与科普读物的趣味性的大众读物。

若评价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可说此书是“书中有画,画中有音”

封面

《吹箫引凤》仇英

在古代绘画中箫远远不如古琴常见。明代仇英所著《吹箫引凤》描绘了春秋前期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吹箫引来凤凰的浪漫故事。

传说弄玉喜爱吹笙,一天夜里,弄玉在“凤楼”吹笙,一阵袅袅的曲音和着她的笙声从空传来。弄玉特意吹奏了一曲《凤求凰》,然后步回楼阁进入梦乡。梦中她见到一位乘着彩凤的少年男子翩翩而来,手持紫玉箫,徐徐品奏,自称“箫史”,居于华山,因有夙缘,应曲而来,说毕,便飘然而去。第二天,弄玉把梦中所见告诉秦穆公。秦穆公遂寻箫史招之为婿。婚后箫史与弄玉居凤楼,一起吹奏箫笙。他们向往超凡脱俗的生活,决定同去华山。箫史拿出紫玉箫对空中吹奏,天空中便飞来赤龙彩凤,落于楼台前。箫史乘龙,弄玉驾凤,一同离开凤楼,东去华山了。

《吹箫引凤》书中插图

从画中可以看出画家不仅把青山绿水刻画得生动具体,将巍峨宫殿也描绘得富丽堂皇。配上引凤的的典故,浪漫之感油然而生。主人公最终成婚过上美满生活并升仙而去,一切那么圆满。然而再回过神来看凤楼,不免又因为人去楼空、玉箫声断产生孤寂落寞之感。这幅画让人在第一次看时和回味时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可谓奇妙至极。

明宣德官窑瓷器上的吹箫引凤图便是根据此传说描绘而成,以表达对美满婚姻的期盼。此画长.8cm,高41.1cm,目前存于故宫博物院。

《山亭文会图》王绂

由明代画家王绂所绘的《山亭文会图》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是王绂的代表作,描绘了文人雅士于山亭聚会的情景。

图中层峦叠嶂,沉郁苍茫,山上泉水流淌有声;山中古木茅亭,清旷萧疏,楼阁隐现;是一处可游玩可居住可聚会的幽雅胜境。细细看来,九龙山下着一山林亭阁,内有雅会者五人,三人品画论书,二人倚栏观瀑赏玩。亭外二人自山麓河岸款款而来,童仆携琴陪侍。一人萧散乘舟而至,一人自左上山坳策杖而来,齐聚雅会盛事。文人雅集又为山水胜境增添了诗情画意。

《山亭文会图》局部图源网络

在这优美景色中,文中齐聚一堂,畅谈心中所感所想,岂不乐哉。

提及古代文人就不得不提古琴,此画中涉及的琴便是古琴,明代戏曲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丝竹》写到:“丝竹之音,推琴为首。”可见古琴在古代的崇高地位。古琴并非古筝,古琴由7根弦组成,也叫七弦琴。旧时外出常有童仆相伴、携琴左右,待到目的地,解囊卸琴,以琴会友。

中国古典乐器众多:琴、瑟、笙、箫、笛、鼓、埙、麾等等。无一不有自己的特色,通过《画外有清音》可以在画中了解我们的礼乐文化,通过故事探听传统的声音与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