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资源 >> 正文 >> 正文

李煜虞美人光这一个词语,就让人受用无

来源:箫 时间:2023/4/3

汉字博大精深,很是奇妙,在古时候,有许多很汉字有关的有趣故事,这些故事要么是同音谐音的梗,要么是加减笔画的事,当然,有时也会有因为错别字而闹出笑话的。总之,汉字的奇妙,在于它的可变化性比较强。

在汉字的故事里,最惨的当数杨修。他因为“一盒酥”和“阔”的事情,被曹操杀了头。还有个故事,说有个纨绔子弟的妻子想吃枇杷,他在纸上写下“买琵琶五斤”几个字,要仆人去买。他妻子拿过纸条一看,噗嗤地笑出了声,写了一首打油诗给他:

枇杷并非此琵琶,只怪当年认字差。

倘若琵琶能结果,满城箫鼓尽飞花。

但今天本文要讲的,并不是谐音,也不错别字,而是汉字的顺序。

南唐后主李煜临死前,写下了一首千古佳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词里,尽是金句,特别是结尾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以说是写“愁”的巅峰之作。在这首词里,其实第一句也值得思考,至少可以从这句话里感受到汉字的博大精深。

有人提问: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里,为什么要说“春花秋月”,而不说“秋月春花”?

我想,除了受制于词牌的平仄格律外,应该还有其它原因吧,即使只是本人的猜想,也可感受汉字的魅力,且当一乐。

有个问题,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当我们把一句话的顺序颠倒一下,表达上会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有人问牧师:我祈祷的时候能抽烟吗?牧师说:不能。这人又说:我抽烟的时候能祈祷吗?牧师说:可以。其实都是一边抽烟一边祈祷,为什么换个顺序就可以呢?原来“祈祷的时候不可以抽烟”,是祈祷在前,抽烟在后。已经祈祷,再去抽烟,就是中途掺入,便显得不诚心了。而“抽烟的时候可以祈祷”,是抽烟在前,然后祈祷,反而有一种误入歧途、回头是岸的感觉。

所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很值得咀嚼一番。

比如“天崩地裂”这个词语,可以换成“地裂天崩”吗?“天崩地裂”里,“天崩”在前,天崩了,我们还可以趴下来,或者躲进山洞里,至少还有高个子顶着呢。然而紧接着是“地裂”,地都裂开了,就无处可躲了。天崩的时候,还抱有希望;等到地裂了,就不用挣扎了。而“地裂天崩”,地先裂开,直接就掉下去了,天崩不崩,已经无所谓了。这样看来,“地裂天崩”好像就没有“天崩地裂”那么恐怖。

李煜的词里,说“春花秋月”,除了平仄,也是因为词语的先后给人不同的感受。“春花”给人的感受是美好繁华的,是热闹的,是绚烂的。“秋月”给人的感觉却是寂寥苍凉的,是冷清的,是苍白的。李煜原来是君王,现在是阶下囚,是从繁华热闹到寂凉冷清,由绚烂到苍白,所以“春花秋月”似乎更加贴切。而“秋月春花”则正好相反,给人的感觉就没有那么切合了。

再来看苏轼的《赤壁赋》,其中有一句话说“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如果换成”山间之明月,江上之清风“怎么样?当时苏轼在船上游江,由江风到明月,是从近到远,视界在提高扩大;由明月到江风,是从远到近,视界在缩小。一个是”正三角形“,一个是”倒三角形“,读起来的感觉还是有所不同的。

最后,我们也可以看看古乐府《上邪》,里面说“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这个顺序,就是诗人在发誓的时候,一句话比一句话狠。山无陵、江水枯竭,这种情况少见,但并非完全不可能;而冬天打雷、夏天落雪,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就很低很低了;最后是天地闭合,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把这五句话的顺序打乱,就没有了这种层次感。

总之,汉语的奇妙,需要用心去体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