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资源 >> 正文 >> 正文

高考结束后如何像唐代进士一样来场有文化的

来源:箫 时间:2023/8/7

高考结束后

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当然只有一个字:玩!

怎么玩才能玩得高级有文化?

跟唐朝人学习学习吧

隋代始创的科举制度在唐代被很好的继承和完善,唐代考试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为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为制科。常科考生经过层层选拔,最后进入尚书省的考试——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类似于现在的夏季高考。唐代科举以明经和进士两科最为重要,其中进士科等第高,录取率很低,只有百分之一、二。诗圣杜甫终生不第,文圣韩愈第四次才考中,其难度之大,可见一斑。

诗人孟郊46岁方才进士及第

登科后

无法按捺自己激动的心情

挥笔写下一首快意豪爽的小诗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唐代的进士如此之难考

故放榜之后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游曲江

参加杏园宴、闻喜宴、月灯宴

还要在大雁塔题名等等

杏园探花

据《唐摭言》等书记载

会试之后发布进士录取结果

乃是朝廷大典、京城盛事

和金榜题名者的盛大节日

长安会举办一系列隆重的庆祝活动

登榜者于放榜翌日

先集体赴曲江杏园

推举两名年少英俊者作

“探花使者”

乘马遍访城中名园

采摘各色早春鲜花

以芍药、牡丹为最佳

福建莆田人徐夤进士及第

参加了当年的杏园之宴

以短短28个字描述了当时的盛况

杏苑箫声好醉乡,

春风嘉宴更无双。

凭谁为谑穆天子,

莫把瑶池并曲江。

——徐夤《杏园》

曲江宴饮

杏园探花后

朝廷在曲江大摆宴席聚餐

此所谓“曲江会”

一名“杏花宴”

其时,曲江岸

“行市罗列,长安几于半空”

(《唐摭言》卷三)

宴罢,往往会泛舟曲江

消遣游乐

及第新春选胜游,

杏园初宴曲江头。

紫毫粉壁题仙籍,

柳色箫声拂御楼。

霁景露光明远岸,

晚空山翠坠芳洲。

归时不省花间醉,

绮陌香车似水流。

——刘沧《及第后宴曲江》

雁塔题名

时在阳春,春风骀荡,春花绽放

苦读多年的士子们逸兴遄飞

漫步到附近的慈恩寺内

望宝塔更觉意气昂扬

纷纷把自己的姓名、籍贯

和登第时间由善书者题写于塔壁

其意大约是取

“与雁塔并高”“与雁塔同永”

有唐一代

曾到大雁塔题名的进士中

最有名的当属白居易

他27岁一举中第

在慈恩寺写下了

慈恩塔下题名处

十七人中最少年

当时的曲江盛会,倾城纵观,钿车珠幕,栉比而至,车马阗咽,长安城几为半空。甚至连皇帝都会登上芙蓉园紫云楼垂帘观看。所以说唐代的“曲江会”是一场全民参与、全民围观的盛大狂欢。

现在的曲江池,仍然是宴饮妙处,春可赏花,夏可泛舟,秋可乘凉,冬可观雪。无论是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还是大雁塔旁的大唐不夜城都能看到“火树银花”的视觉盛宴,热闹不逊当年。

科举制度是古代文官选拔制度

选拔的是“专才”

而高考是对中学阶段所学课程

的基础知识及综合运用的检验

李白不能参加科考

杜甫终身不第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伟大

所有的考试都要经过刻苦的学习

高考只是成才的其中一个途径

祝愿天下学子

马到成功

雁塔题名

千年古都常来长安

来源西安文旅之声综合整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5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