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是诗的时代,亦是歌的国度,家家唱尽升平曲,帝幸梨园亲制词。当时,众多诗人的名篇被谱入歌章受人传唱,而提起诗仙李白,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近日,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整合“唐代顶流诗人笔下的小众‘情歌’”,通过琴歌《关山月》和《子夜吴歌》带领大家领略李白的风采。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东),出生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关于李白的性情与才情,可借用叶嘉莹先生的那句“失落于上天又格格不入于人间谪仙人”,他天真、浪漫又不羁,是一个矛盾体,不愿受社会的种种桎梏,又想求得才华为世用,二十五岁起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诗酒琴剑,诗名显赫……而他的才为世用的愿望因种种原因两度幻灭,但他展现了大唐“万邦来朝,海晏河清”盛世气象的诗篇,至今仍让我们惊叹不已。
杜甫曾形容他“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请让我们注意其中的关键词:痛饮、狂歌、飞扬、跋扈。
今日,华夏古乐团根据李白的两首“小众”诗篇改编的诗词吟唱,皆是他描写征夫思妇、月下相思之作。
琴歌《关山月》:刚柔并济,张弛中细腻内敛又不失古代歌行的古朴苍劲
词:唐?李白
据:《梅庵琴谱》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占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为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明月、天山、云海,月色苍茫、长风浩浩,诗人将“不见有人还”“思归多苦颜”的人世悲剧放置在“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巨大空间里,相思的柔情变得如此舒展大气,可见胸襟。
“琴声泠泠、箫声相依,若隐若现的箫声仿佛关外吹回的声音,如怨如慕。”华夏古乐团成员袁佳音告诉记者,“歌者一边抚琴,一边吟唱,虽只有五音,且多为重低音区,更像是月下低吟,自问自答。从琴艺技法来说也更突显刚柔并济,三者结合,张弛中细腻内敛又不失古代歌行的古朴苍劲。”
这声音掠过千里中原国土,横越万里边塞。把一幅雄浑壮丽的画面,以及古代边关将士月夜思乡的深切情怀带到了我们面前,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子夜吴歌》:表现战争给百姓带来的亲人离散的深切苦难
词:唐·李白
据:清《东皋禅师·东皋琴谱》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子夜歌》属乐府的吴声曲辞,分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唐书·乐志》说:“《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因起于吴地,所以又名《子夜吴歌》。
据了解,华夏古乐团的这版吟唱选取了《子夜吴歌》的“秋歌”与“冬歌”两部分。诗人李白描写了吴地女子深夜里赶制征袍的一片深情,表现了战争给百姓造成的亲人离散的深切苦难。
“这是一首典型的女声吟唱,为了在编曲上更为贴近‘声过哀苦’,并没有使用华丽的配器作为伴奏,仅用到了琵琶、箫、古琴、瑟、拍板几样乐器,女声单独为一条旋律线,与伴奏乐器融合,用强弱变化来表达心理活动。女人们一边思念远方的亲人,一边缝制冬衣要送给远方的亲人挡寒。故前四句更像是低声自语,只在‘何日平胡虏’的发问中音调上扬,将心中的愤懑倾泻而出。”袁佳音说。(音乐、资料来源:河南博物院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大河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906.html